关键词
孤独与沉默:从中西方当代女性小说比较谈贝弗利·法默与陈染作品中的孤独意识
作者: 郑小燕   向晓红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因   工作背景   无处告别   父权社会   陈染   弗利   中都   私人生活   当代女性   法默  
描述: 尽管国籍不同,澳大利亚女作家贝弗利·法默与陈染却有着相似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也许正因如此,她们在写作上也呈现出共同的倾向: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展现了一系列在父权社会中不被关心和理解的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
人性美好的失落与重建:简评赵凝的短篇小说
作者: 李振红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人性美   性文学   女性小说   陈染   独特感悟   林白   女性生存   男性世界   性中  
描述: 自称"胸口写作"的赵凝,其实是一个对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有自己独特感悟的女作家,她不仅潜入女性内心细腻地写出了女性叛逆又无奈的复杂心理,还同时写出了女性的成长对男性造成的精神压力及与男性世界的矛盾冲突。在其作品中,赵凝对人性中那些美好东西的失落表达了深切的哀叹,也委婉地表达了内心对于美好人性重建的希冀与盼望。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其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了解赵凝对女性生存的看法与观点。女性文学在被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林白、陈染等
无限的女性心理学:陈染论略
作者: 陈晓明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女性爱欲   性心理学   小说叙事   陈染   《与往事干杯》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自恋主义   内心生活  
描述: “她模模糊糊激动起来:我就住在这儿,只有这儿才是我的家,我的窗子外边,是白天里被树枝切碎的大阳,和那天离我而去的不熄的眼睛。” ——陈染:《饥饿的口袋》 这就是陈染的文字,是一些关于她自己的纯粹叙述.没有人象她这样执拗地把自我的内心生活展示出来,我坚信这就是她写作时借景,这就是她存在的场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观望陈染的写作,观看这个人是如何一如既往在“自己的屋子”里写作;如何“专注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埋头走路……”(《(潜性逸事)·代跋》)。她很欣赏卡夫卡说过的那句话:“真正的道路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
女性写作:寂静之声
作者: 齐红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玫瑰门》   20世纪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私小说”  
描述: 女性写作:寂静之声
“沉默的他者”与“空白之“祥林嫂”:男性书写的女性盲点页”
作者: 王璐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沉默   第一人称   《伤逝》   陈染   写作   书写   林白   中国现代小说   讲述  
描述: 鲁迅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鼻祖,《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伤逝》等小说为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和地位。然而细读其以书写女性形象为主的小说《祝福》和《伤逝》,却发现祥林嫂和子君一直处于被讲述的地位而沉默不语。无论读者做怎样的努力,都无法走近她们,了解她们的内心。而同为第一人称的写作,读当代女性作家陈染和林白的作品就不会有此顾虑。在她们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始终在面对着你,真诚而主动地向你讲述着一个女人的内存感等.情感欲望和
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独特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力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身   爱情观   物欲化   陈染   代表性   作品   知识分子   经济大潮   知识女性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在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反映独身知识女性的清高孤傲及展现她们在现实中陷于困境并无处逃避之现状的作品,而在这一类作品中,富有代表性的,当推陈染的《无处告别》中的黛二和蒋子丹的《桑烟为谁升起》中的萧芝。
安稳的小叙事——评乔叶的小说
作者: 付艳霞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张爱玲   新写实   小叙事   人性魅力   文学博士   散文   个人化   陈染   小说  
描述: “安稳”是乔叶小说的气质,也是她所有小说的隐含作者的气质。这里的“安稳”是张爱玲所谓人生飞扬与安稳的那个“安稳”,是人生飞扬的底子,是最恒久不变的常态的生活。“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情,也可以说是妇人性。”于是,张爱玲频频用众多的女性形象展现寻求现世安稳的苍凉的手势,用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对照从世俗不断走向虚无。乔叶也以
90年代女性另类文学分析
作者: 王粤钦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特征   自恋心理   写作方式   写作姿态   陈染   20世纪90年代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安妮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个个性极其张扬的年代,秉承80年代女性文学的光荣,90年代女性文学走向了梦想。90年代的女性作家们,不再像以往时代的女性作家们那样忌讳或惧怕自己的女性符号,而是以她们独有的深刻的女性人生体验,“沿着一条边缘的路径潜心行走,并进而向文化的中心地带迂曲徐缓渗透,执拗揭密解说着一部人性或说是女性的心灵史。”(徐坤《双调夜行船》)
论陈染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逃离”意识
作者: 李磊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敲击声   前期作品   无处告别   破开   陈染   私人生活   女同性恋   知识女性   生活在别处   《花城》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染小说创作伊始就引起了文坛的惊异。20世纪90年代,是陈染创作的丰收期,代表作《与往事干杯》等陆续问世,并被广泛评论。1996年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在《花城》上发表,引起了文坛的轰动。至今,陈染共创作了38篇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20多年来,陈染一直
“女性文学”:繁荣背后的危机
作者: 刘卫东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卫慧   男人和女人   陈染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棉棉   铁凝   徐小斌  
描述: 文学”的巨大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但是,“盛世”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如果能够得到较好解决,相信“女性文学”可以进入新阶段,否则,可能因无路可走而偃旗息鼓。1、“女性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女性文学”为什么
< 1 2 3 ... 7 8 9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