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陈染】搜索到相关结果 128 条
-
“嫘斯嫔”情结与90年代女性写作
-
作者:
胡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人与人
文化秩序
女性主义批评
陈染
女性写作
作品
女同性恋
姐妹情谊
男性
-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著述中,“嫘斯嫔”(Lesbian)意为“女同性恋”。Lesbian源出于古希腊人对女同性恋者的称谓,女性主义批评家用这个词区别于男性同性恋(gay)。对于“女同性恋”,莉莲.菲德曼解释说:“‘lesbian’描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者互相保持着强烈的情感和爱恋,其中多多少少有性的接触,但也可能丝毫没有。两者由于共同的偏好而长相厮守,共享她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里奇也用这一术语来描述自古以来在妇女群中天然生成的认同感,她认为这个术语可以泛指:“妇女共
-
以陈染和林白为例看边缘叙事中的姐妹情谊
-
作者:
聂晓清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男权话语
书写策略
陈染
林白
边缘叙事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以深刻的自觉,以倾覆男权话语的书写策略,以前所未有的主体意识和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的现实存在,迎来了她在规模和深度上的颠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在男性话语体系中进行着决绝而艰难的突围,否定男性秩序中既定的角色框定,把自我从男性依附、母性神话中剥离开来,把自我救赎的书写投向了一贯被
-
性别追求的失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缺失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陈染
美女作家
私人生活
女性写作
网络写手
女性主
个人化写作
后结构主义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80、90年代,女权主义始终处于世界批评思潮的中心,80年代世界三大批评思潮是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90年代则是女权主义、新
-
论陈染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
-
作者:
焦垣生
张琴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中国当代文学史
陈染
作品
文学作家
性别角色
探索精神
-
描述:
陈染带着她自身的性别角色,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代表。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陈染坚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模式,描写现代都市女性在社会中的个人的生存体验与感受。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彰显,是她作品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恒久的魅力所在。
-
超性别写作:主动承担与文本实践
-
作者:
夏海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性别写作
女性世界
陈染
《与往事干杯》
文本
超性别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特征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超性别写作:主动承担与文本实践
-
从梦魇到癫狂——论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转型
-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话语模式
女性作家
酒吧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放眼九十年代文学界,女性写作的蜕变是其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随着卫慧、棉棉等新一批女作家的出现,女性写作已经溢出了她们原有的隐语世界,蜕变为大众话语模式的一般成员。前辈女性作家陈染、林白等所倾心构筑的女性心理意识的硬壳已然坍塌,内心的私语被身体的舞蹈所替代,隐秘心理的行为化是新一轮女性写
-
“女权”写作中的文化悖论
-
作者:
丁帆
王彬彬
费振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性”
女性性别
中国女性作家
女权主义理论
西方女权主义
文化悖论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权”写作中的文化悖论○丁帆王彬彬费振钟丁:女性小说与女权小说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女性小说是以女性视角而非男性价值观念来描写和剖析生活;而女权小说则是以反抗男性话语为主题的小说写作。正如西方对女权主义的解释通常是用“大女子主义”为判断前提那样。今...
-
描述与分析:女性文学的叙述策略
-
作者:
黄秋平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宝贝》
“父亲场景”
卫慧
陈染
叙述方式
精神分析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叙述策略
-
描述:
描述与分析:女性文学的叙述策略
-
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
-
作者:
邓晓芒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人格
女性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红楼梦》
陈染
私人生活
公共舆论
战争
林黛玉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陈染《私人生活》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当代女性文学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而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由“先锋”而落入了《红楼梦》式的传统陷阱。
-
世界的两个春天——我眼中的新生代女性散文
-
作者:
何大草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
女性作家
《青春期》
“小女人散文”
女性散文
陈染
《呼啸山庄》
新生代女作家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
描述:
A:繁荣──来自数学的春天“世界的两个春天”,是从诗人于斯的创作谈《两个世界的春天》借用过来的。它表达了世界的模糊暧昧与丰富多彩,还挟着诗意的优雅,和对春天的迷惘。我喜欢这个标题:90年代同时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