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近代中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关注
-
作者:
陈文联
杨华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传教士
妇女
-
描述:
来华的基督教各教派,几乎都经过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使得他们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广泛宣传兴办女学和废除缠足等男女平等思想,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这些活动,对近代妇女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启蒙、示范作用;当然,囿于"布道"的宗旨,来华传教士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
作者:
杨慧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妇女解放
女子教育
教会
-
描述:
近代伊始,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首开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 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 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
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
作者:
刘亚玫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妇女解放运动
历史启示
特点
-
描述: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具有以社会革命为主题、男性化倾向、远离广大劳动妇女三个特点.这些特点是历史条件的产物,直接影响着妇女运动的兴衰成败.近代中国妇女运动提供了四点启示,一是中国妇女解放不能靠资产阶级领导
-
社会性别视域中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1843-1937)
-
作者:
王云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社会性别
女子体育
-
描述:
在中国近代,一场剧烈的东西方文明冲突导致了文化断裂,现代女子体育止是在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发端的。因而中国现代女子体育并非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结果,而是常常表现为民族危机压迫下的突发性历史事件。女性的性别与身体在这一场体育文化事件中无可避免地被涂抹上鲜明的时代色彩,并被打上社会思潮的深深烙印。最初的教会女子学校的体育理所当然地招致了国人普遍的抵触和抗拒,然而,被遮蔽的民间自发的女子西式体育娱乐还是破土而出了,这些西式体育项目的逐渐流行,源于近代女子面对“精彩”的外部世界时的好奇与兴奋,并由此产生了尝试的
-
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
-
作者:
万琼华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主体身份
女子教育
周南女校
-
描述:
女校(1905—1938)在湖南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及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曲折发展及复杂面相,透视女子教育思潮、性别文化、社会观念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以期将周南女校更深地内嵌于近代中国的整体历史
-
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团体)研究(1919-1949)
-
作者:
张媛媛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团体
妇女组织
-
描述:
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团体)的出现是伴随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的发展而来的,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则是伴随着国家近代化的进程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家近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
近代中国的女权概念
-
作者:
须藤瑞代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权
近代中国
女权
女性主义
民权
-
描述:
本文首先要探讨"女权"、"民权"、"人权"这三个概念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出现的。这三个新词先出现在日文里,后才在中文出现。因此笔者首先要概观中日间同一词汇的不同内涵和历史衍变,然后就这三个概念之中
-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与妇女解放思想
-
作者:
尹深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妇女杂志》
《女学报》
妇女解放思想
《女子世界》
妇女报刊
-
描述:
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在上海创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报刊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以及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是近代中国妇女报刊诞生的时代大背景。同时,在华传教士和维新人士对
-
发现“娜拉”·再造“娜拉”·告别“娜拉”:评许慧琦《“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
-
作者:
胡悦晗
翟清菊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玩偶之家
女主角
娜拉
新女性形象
演变
五四知识分子
现代中国
五四时期
易卜生
-
描述:
易卜生经典剧作《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似乎无人不知。尽管在不断追求日新月异的当下该词似乎早已被锁进历史冷藏柜鲜有问津,但回溯百年前中国从近代步入现代的历史关口,"娜拉"一词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可谓天翻地覆。正如学者孟悦、戴锦
-
娴雅勇健:近代歌乐文化对“新女性”的塑造
-
作者:
李静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女性教育
音乐教育
近代音
女子教育
新女性
女性解放
乐文化
女性形象
重新塑造
-
描述:
作为参与建设现代中国的重要角色,近代的歌乐文化承担着对全体国民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这当然也包括占国民总数一半的女性。近代是中国女性身份地位大解放、大变革的时代。近代歌乐文化对重塑女性形象、促进女性解放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身心健康、家国意识以及生活态度三个层面分析并展现,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近代歌乐文化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这包括"身心的活泼"、"人格的勇毅"、"气质的娴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试图思考女性与音乐艺术的结盟所可能产生的、对以男性视角为主要出发点的近代女性解放思路的修正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