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的寻根情结
作者: 张冬梅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谭恩美   文化追寻   母性谱系   寻根情结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1952-)的作品以其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和母女关系的细腻描绘而在美国一炮走红。除此之外,谭恩美对族裔经验和文化互动也有着独到的感悟,她在《接骨师之女》中以寻找家族之根、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以及整个人类的精神心灵之根,展示了更为丰满的寻根意识和寻根思想。本文将以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文本中的母性谱系追寻以及文本中的东方文化隐喻进行剖析,探讨小说所呈现的寻根情结。
实现叙述声音的权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读谭恩美的作品
作者: 陈妍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话语权威   谭恩美   叙述声音  
描述: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已经发表了4部小说。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谭恩美系列小说中的华裔女性人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语权威。为了实现这种权威,谭恩美在其作品的叙述中采用了三种叙事策略——传统的作者型和个人型叙述声音以及较为现代的集体型叙述声音。
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
作者: 龙锦辉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恩美   建构策略   文化身份观  
描述: 本文是针对谭恩美的华裔身份观及其建构策略而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对谭恩美的五部小说的文本分析,对其身份认同进行整体观照,概括出她的华裔女性观和华裔身份观:即和谐平等和流动多变的文化身份。通过分析其运用的叙事方式来研究她的建构策略,以凸现谭恩美表达身份认同的个性特征。全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回顾了美国华裔的历史、文学发展史以及学术界在文化层面对他们的关注,总体描述了目前学术界对谭恩美作品的研究状况,阐述了笔者对此选题的意图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追述了美国华裔对文化身份认同的历史和嬗变。本章分三节,第一节简
融合之旅:论《喜福会》中的和谐伦理观
作者: 唐丽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伦理观   文学伦理学批评   谭恩美   《喜福会》  
描述: 谭恩美(Amy Tan)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喜福会》(1989)是她的处女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作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以真情实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许多论者已经从文化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但从伦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文学伦理学批评由聂珍钊教授于 2004 年提出后,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这种批评方法注重对文本的细读,强调从作品的细微之处去发现作者的伦理倾向,从而为人们的现实行为方式提供启示。谭恩美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她既受到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又接受了中式家庭儒家思想的熏陶。被夹在家庭与社会,母亲与美国白人之间,她陷入代际冲突与异质伦理冲突的纠结中,这种焦虑与尴尬的处境使她对和谐有一种强烈的期盼。谭氏的和谐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小说中四对母女由冲突到融合的趋势体现了她对代际沟通和异质伦理沟通的渴望;同时,四个女儿摆脱婚姻家庭危机,最终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体现了她对异质伦理沟通和种族融合的期待。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们的共同呼声,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无疑是期盼世界和平的有力佐证。 文章继导论部分介绍其理论背景和课题价值后,在第一章陈述小说中的两种人际冲突:母女冲突与美籍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族群冲突。第二章分析冲突的原因。首先分析中国与美国两种伦理体系本身的差异与冲突,然后分析现代社会代际冲突明显加剧的原因,再结合文本对小说中的人际冲突作具体的伦理剖析。小说中的母女冲突既反映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代际冲突,也体现了中美异质伦理思想的冲突;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族群冲突则反映了因伦理思想差异仍未完全消除的种族隔阂。第三章重点论述冲突的消解和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首先论述了代际冲突和异质伦理冲突融合的可能性,再结合文本分析冲突是如何得到消除的,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小说的自传性叙述特点来揭示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结论指出,谭恩美是一位感情细腻的女性作家,通过超越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母女关系的写照,她表现了独立的、独特的伦理观,并且以此隐喻了更为深刻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处理与如何才能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她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世界人们的和平心声,并用自己的亲历身受为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向和平发展的融合之路。
流散与融聚:谭恩美与严歌苓文化认同之比较
作者: 龙锦辉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谭恩美   文化认同   融聚   严歌苓   流散  
描述: 谭恩美和严歌苓是九十年代海外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华裔在异域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她们在文化认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叙事话语和刻画的华裔女性形象上.为了融聚在美国主流文化之中,谭恩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严歌苓作为流散文学的代表,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思海外华人在异域生活的文化认同.
A Study Of Symbolism On The Characters In The Joy Luck Club
作者: 赵文姬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人物   喜福会   谭恩美   象征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华裔作家即在美国文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后经过至今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美国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关注的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和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此书一经问世即引起振动,获得了美国普通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由于《喜福会》的巨大成功,谭恩美也因此成为当今美国华裔文学界乃至美国上流文化圈颇受欢迎的宠儿。 本书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国内外文学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而近些年来,对《喜福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研究策略,以及中国元素。小说还体现了
属下能说话吗?--《灶神之妻》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江玉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谭恩美   《灶神之妻》   主题思想   美国华裔作家   人物形象  
描述: 谭恩美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小说家,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在1989年问世以来,获得多个奖项,好评如潮。1991年,她又推出了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该书又一次轰动美国文坛,获得美国评论界和大众读者的欢迎,并进一步确立了谭恩美在美国主流文学界的地位。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灶神之妻》,指出第一代华裔妇女温妮在美国主流文化中长期处于“属下阶层”,受父权制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无力为自己说话。而作为新一代华裔妇女的知识分子谭恩美有责任在主流文化中寻回被掩盖的声音,为她们发声。 这篇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其中包
《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赵玲玲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特色   谭恩美   美国华裔作家   小说《灶神之妻》   女性主义   叙述策略  
描述: 谭恩美(Amy Tan)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大陆的读者和评论界来说或许还比较陌生,但作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坛上的新生作家,她虽然出版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已经引起了美国文学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1989年,她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一出版,就在当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排名9个月,并获得了1989年L.A.Times书籍及国家书籍奖,1990年又获得联邦俱乐部书籍奖和加州书评会最佳小说奖,受到了美国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誉。1991年,她的第二本小说《灶神之妻》一经问世,也立刻成为美国最畅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呈现及文化身份建构
作者: 李素真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华裔女作家   文化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两种文化   文学作品   汤亭亭   谭恩美  
描述: 美国文学对华人移民的描写最早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对华人移民存在很多负面看法,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述基本持宽容态度.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颁布加上公共舆论对华人的污蔑使得华人在美国从此遭受了合法的歧视和污辱,直到1943年美国才宣布废除<排华法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