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东野圭吾作品《圣女的救济》的女性叙事
作者: 张景一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呐喊   反抗   解读   女性叙事   东野圭吾   悲鸣  
描述: 东野圭吾笔下的女性角色通常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作品围绕母性、亲情、爱情、复仇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人物,各有其悲惨遭遇,具备浓重的东野特色。本文从其女性角色异常凸显的作品《圣女的救济》出发,对东野作品中受到社会、家庭、命运压迫的柔弱女性,在这残酷世界里为了生存所发出的悲鸣、呐喊与反抗做出分析,试图探寻东野圭吾作品的女性叙事特性。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作者: 詹虎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祥子   精神分析学   解读   老舍   《骆驼祥子》  
描述: 从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分析祥子与虎妞、小福子、夏太太3个女性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祥子面临她们时截然不同的心理结构,并透析祥子心域中力比多投射、反向表现、阿尼玛原型及其集体无意识、认同与对象丧失性认同等心理运动、演变的过程和发展态势,是解读祥子人格异化、呈现人类心理发展某种趋势与规律的关键。
《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中女性人物塑造的“图式”偏离解读
作者: 段永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女性视角   偏离   巴特利特   解读   澳大利亚   图式   读者   作品   女性人物  
描述: 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的风格转型作品《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中与作品同名的中篇故事重点刻画了两位女性独特的性格,一个孤独而骄傲,另一个则满怀梦想且为之疯狂。作品中通过一些超出传统意识和认知的描写与角色的安排打破了读者的固有图式,"确立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创设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凸显女性在精神层面的独立与主见。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提出,图式是一种对"过去的反
牺牲者的挽歌:解读淮德拉、爱碧与蘩漪
作者: 王凯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互文性   挽歌   欧里庇得斯   《榆树下的欲望》   解读   《雷雨》   女性人物  
描述: 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以及曹禺的《雷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情节上,后两部剧目续写着家庭中继母与儿子之间的乱伦关系。对女性人物的细腻刻画和表现也是三部剧作的共同点。李健吾在谈到《雷雨》时,曾如是说:“容我乱问一句,作者隐隐中有没有受到两出戏的暗示?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张丽娟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父权制社会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女性人物形象   简·奥斯汀   解读   女性主义批评   莎士比亚作品  
描述: 一、引言简·奥斯汀(Jane Austin,1775—1817),是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动了两个世纪,但是简·奥斯丁的作品在读者中间依然颇受欢迎,堪与莎士比亚作品相提并论,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曾经如是评价:"英国文学最近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
张爱玲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刘宇彤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张爱玲小说   男性人物   生活方式   寄生虫   解读   婚姻   文化背景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可谓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女性人物,在她所创作的小说中,女性人物一般是主人公,而男性人物则是配角。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前清的遗老遗少、现实社会的寄生虫、虚假情爱中的欺骗者、无爱婚姻中的老少爷等各种各样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都是自
解读伊丽莎的三重身份:妻子、女老板、母亲:《天使望故乡》人物分析
作者: 郑军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菲茨杰拉德   悲剧形象   母亲   沃尔夫   解读   长篇小说   房地产   天使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1],只可惜的是沃尔夫英年早逝,令人扼腕[2]。伊丽莎作为甘特的妻子、房地产女老板和6个孩子的母亲,是小说主要人物之一,其事迹贯穿作品始终。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处于绝对的"女一号"地位,是作者着重刻画的形象。本文拟通过剖析伊丽莎的三重身份解读其悲剧形象。
是死亡也是重生:解读《觉醒》女主人公埃德娜的死亡
作者: 王姝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现代作家   觉醒   解读   死亡   作品   埃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觉醒》发表于1899年。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遭受到了很多批评,早期的一些评论家认为作品的名字"觉醒"简直就是讽刺,并且谴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个不可救赎的、不道德的怪物。可是后来的一些现代作家确把它视为珍宝,它成为女性主义作品的先锋。
沉默的女性、自然和少数族裔:生态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喜福会》解读
作者: 云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福会   少数族裔   谭恩美   母亲   解读   婚姻   生态女权主义   人与自然   女性人物   生态批评  
描述: 谭恩美的名作《喜福会》自1989年出版后好评如潮,当年就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排名9个月,共销出27万5千多册,先后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小说描写了四位性格、命运迥异的中国女性在动荡岁月里遭受封建社会压制产生的婚姻悲剧,以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
论《废都》的民间性及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达理克·法拉马为   来源: 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废都》   解读   贾平凹   民间性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描述: 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废都>通过对庄之蝶等几位西京文化名人精神困境的描写,反映了文人复杂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其中对民谣的引用,表现了作家的民间立场.而通过小说中4位女性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则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的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文学对女性思想观念的重塑有着十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冲突的特征.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