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留日女性的失重生存——试析蒋濮的留日小说
作者: 李东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蒋濮   爱情理想   艺术风格   女性形象   小说   人性精神  
描述: 一主题:留日女性的失爱之痛 留学是一场现代化运动,但是女性和男性会不会有不同的境遇和体验?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钱宁在<留学美国>里曾经分析过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男女有别:"除了革命,大概没有什么事情像出国这样迅速地改变一个中国人的社会地位了.而在这变化中,也没有什么人像中国男人们那么容易感受到失落了."
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
作者: 曾新民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描写   法国   艺术风格   女权   女性形象   萨德  
描述: 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
对现代女性精神命运的审视:评玛·德拉布尔近作《厉蛾》
作者: 芮小河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厉蛾》   英国   玛·德拉布尔   女性主义   小说  
描述: 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多年来笔耕不辍,她的代表作《磨砺》、《金色的耶路撒冷》、《冰雪时代》近年来也陆续被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所熟悉。2001年出版的《厉蛾》一书延续了作家一贯坚持观照女性命运、关注社会现实的立场,描写一个家族三代女性人物在不同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女性在人生道路上上下求索的焦灼、孤独与无奈。一些评论者认为此书从个人的角度勾勒出了20世纪初以后约一个世纪以来英国的历史轨迹。
明清仕女画柔弱之风形成的思想根源
作者: 李琰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儒家思想   病态美   清朝   艺术风格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儒家对女性人格在精神上的摧残,势必会导致肉体上的摧残,必定会在文艺中有所折射,特别是在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绘画中。如果说依附、顺从、卑弱等儒家女性人格观是一种纯粹的理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缠足”、“养瘦马”就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兑现,而中国画中特有的“削肩仕女”形象则是它们导致的变态审美的体现,是懦家女性人格观对女性形体的摧残绘画艺术中的折射。
植根传统 推陈出新:谈熊文祥戏曲创作
作者: 夏元明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结构   人性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传统戏   戏曲创作   艺术审美   女性形象   熊文祥  
描述: 熊文祥1972年开始涉足剧坛,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来,他一共创作了几十个剧本,或晋京、或获奖,雅俗共赏。纵观熊文祥的戏曲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一,仿旧不旧,旧故事新开掘;二,有浓厚的书卷气;三,结构流畅自然,云行云止。熊文祥的戏曲创作,有不少取材于传统戏,如《风尘奇女》取材于《绣襦记》,《思情记》取材于《张二
清幽疏古 含蓄蕴藉——论沈宜修的词
作者: 肖璐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底蕴   古代   艺术风格   沈宜修   中国   审美情趣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描述: 明代以前的文学史上,汉有班昭、蔡琰,唐有薛涛、鱼玄机,宋有李清照、朱淑真,这些女性作家都颇有成就,但一则留下的篇什较少,累而成帙者寥寥,二则置诸整个时代毕竟是寥若晨星。直到明嘉靖、万历年间,由于时代氛围的自由宽松,民间文化积累和教育的普及以及文化家族的繁兴,涌现出一批创作丰富的女性作家群体,女性文学才真正开始兴盛起来。此时,女子的文才受到家族中男性的普遍激赏而不再被视为有伤德行,她们的父兄、丈夫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