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肉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历史站在左边 她站在右边
-
作者:
蒋巍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弱势女性
肉体
表达方式
女权主义者
同胞
社会学意义
长篇小说
绘画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
描述:
历史站在左边 她站在右边
-
鲁本斯笔下的粉色肉体——浅谈17世纪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元清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肉体
画家
肖像
巴洛克风格
舞蹈
17世纪
鲁本斯
女性形象
女性身体
审美倾向
-
描述:
鲁本斯(1577~1640),开创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伟大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丰腴、健硕、充满肉欲著称。但是,以当今的审美眼光来看,粗壮肥硕,赘肉遍布的女性身体是很难有美感可言的。并且,不论是上层人物的肖像(例如为法国皇后玛丽·美第奇,即Mariede Medici所做的组画),还是表现下层人民欢庆场面的画面(例如《农民的舞蹈》),画中女
-
身体的当代消费景观
-
作者:
何林军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享乐主义
欲望
肉体
健康
消费文化
身体消费
波德里亚
女性形象
景观
-
描述:
身体,现在成了消费的主体,我们主要以身体的方式实施消费;同时,身体是消费的最大对象,也是"我们消费的最佳对象"①,所以,很多商业设计只针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这样一来,在我们这个时代,身体成为了"我们赖以栖居的大社会和小社会所共有的美好工具。"②笔者在观看印度电影《永不说再见》时,记下了印度人擅长的歌舞场面中的一段歌词:"来摇滚吧,我的爱人/来和我一起摇摆/这些柔软的身躯/这些摇摆的
-
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
-
作者:
杨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品
独特视角
肉体
警察
性暴力
欧茨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女性塑造
-
描述:
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
-
血与肉浸润的一朵野花:浅谈《忧国》中的丽子形象
-
作者:
曾照华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部曲
肉体
武山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构成法
丈夫
艺术形式
忧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赞美歌颂男性肉体而著称。从他的成名作《假面自白》开始,经过《潮骚》,而至《丰饶之海》四部曲,无不是“通过捕捉男性的肉体行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乃至超常识的逆构成法,来表现
-
爱·性·性别的悲歌──评松本清张《女人的代价》
-
作者:
赵秀敏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美
出版社
思想意识
肉体
“性”
爱的悲剧
爱情意识
小说家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爱·性·性别的悲歌──评松本清张《女人的代价》赵秀敏日本著名小说家松本清张用他那一只素来简约洗练的文笔,为我们经营一个惨淡的女人的故事,又为这个故事取了一个点睛的名字──《女人的代价》。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外美内慧的姣好的女性形象.绀野美也子,二十七八岁...
-
《肉蒲团》与《金瓶梅》——《李渔小说论稿》之七
-
作者:
崔子恩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肉体
李渔小说
兰陵笑笑生
学术界
社会势力
淫欲
西门庆
居士
女性形象
乾坤
-
描述:
一、共同的疑虑我们已考证《肉蒲团》的作者确为李渔。但是,在《肉蒲团》的题署上,根本就没有透露过撰者的任何迹象。这同《金瓶梅》问世的情形相类。《肉蒲团》还“光明正大”地题上“情痴反正道人编次”或“情隐先生编次”的字样,尽管在“西陵如如居士”的序文中未敢揭示作者的姓名或身份。《金瓶梅》则索性连撰人的化名都不题,只有“欣欣子”的序中透露出它的作者的化名是“兰陵笑笑生”。至于“笑笑生”为何许人,从小说封面、正文到序文、评点,都未留下确凿可稽的文字足资考证。所以至今学术界仍难确定其作者,“王世贞说”,“李开先说”,
-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
-
作者:
周靓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形式
象征秩序
情感主题
肉体
叙事学角度
托尔斯泰
后现代主义
感伤主义
俄罗斯文学
病案
柳德米拉
性本能
男性文学
女作家
艺术世界
创作主题
文学艺术
新女性小说
长篇小说
家庭熏陶
-
描述:
本论文正文部分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从主题入手,分析《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中涉及的多重主题,意在展示传统主题——爱情、死亡在该小说中的独到演绎。第二章从文学形象角度分析《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叶莲娜和塔尼亚这两位新女性形象。第三章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中的女性话语系统和小说涉及到的俄罗斯的某些社会问题,从而展现世纪末俄罗斯女性的心路历程。第四章从风格特征角度分析《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创作的多样性,多维度地展示这部作品的独特风貌。论文是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