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性神话原型
作者: 倪俭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形象   拓荒者   原型   女性  
描述: 世界里隐藏着的神话原型却没有给予系统的研究。 基于此,本学位论文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里的女性形象。第一章,作者首先对有关威拉·凯瑟
爱情·神谕·阴影——中国印度希腊三则爱情神话比较研究
作者: 谭耀智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民族传统   神谕   爱情   阴影  
描述: 本文以文学研究为根本目的,以文化研究为重要手段,比较研究了印度的莎维德丽、希腊的阿尔刻提斯、中国的牛郎织女三则爱情神话。论文对神话作了一个简明的界定,简要介绍了广义神话的概念,阐明了论文选择神话
唐前牵牛织女文化研究
作者: 王雅文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织女   七夕诗   牵牛   风俗  
描述: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传说是在唐以前牵牛织女神话的基型上衍化而成。本文拟在梳理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神话、民俗、文学三个方面着手,力求呈现出唐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神话改写与加拿大
作者: 张威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解构   珀涅罗珀记   加拿大   改写  
描述: 的作品,是作者多次改写神话小说后的集大成之作。小说颠覆了传统神话故事的叙事模式和内容,让珀涅罗珀和十二女仆发声,探索十二女仆之死的正义性。通过神话改写,阿特伍德颠覆了神话中男性和女性人物原有形象,格外
布衣传奇,仙姝神话
作者: 邱小燕   来源: 当代人(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毁灭   物化   布衣   飞扬   仙姝   传奇  
描述: 本文从张爱玲的所有小说中选择了两篇作为代表,分析其中相对照的女性,寻找她们的异中之同,试图用感性的眼光观察女性,探讨女性的情感理想与生存状态的问题,偏重于个人感性的体悟,疏于理论的斟酌,全文从情感与物欲的彼消此长了分析张爱玲笔下的两类女性人物.
现代故事与深月久的颜色
作者: 徐小斌   姜广平   来源: 西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语言   身体叙事   还原   巫性   女性叙事   宗教精神  
描述: 关于徐小斌: 祖籍南方,生于北京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习画,曾下过乡,当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大学,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1981年开始作家之路,曾任教高校经济系、中文系,现为央视电视剧中心专业编剧。迄今为止发表包括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电影、电视剧本在内的作品四百余万字,共出书三十八本。小说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等多种奖项。代表作有《双鱼星座》、《羽蛇》等。长篇小说《敦煌遗梦》、《海火》、《羽蛇》、《德龄
光影中的身体叙事与意识形态:《人民画报》(1950-1977)中的女性图谱
作者: 林颖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意识形态   妇女解放   国家叙事   话语权力   《人民画报》   女性主义  
描述: ,认为它的目的不在于传递信息,而是通过符号权力的空间化的方式来制造“神话”,以建构人们对自我、社群、社会的认知与
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嫦娥   诗歌   审美文化   小说   电视剧  
描述: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的审美化观念、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文化、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
爱默生式的得墨忒耳:为威拉·凯瑟辩护
作者: 龙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自我回归   原型   爱默生   凯瑟   得墨忒耳  
描述: 美国作家威拉·凯瑟 (Willa Cather, 1873--1947)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在其接受赞誉的同时,凯瑟也被指责为逃避现实主义者。同时由于凯瑟作品涉及面很广,而各流派批评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对凯瑟及其作品分析的片面性。现实主义观点认为凯瑟是推崇女性令人同情的无私忘我精神的作家,而浪漫主义观点则认为她是位赞扬追求自我精神的作家。这两派观点似乎是不可调和的。本文认为只有把凯瑟放在美国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下研究,把她的生活,经历和意识同作品解读联系起来,才能揭示作品的深层涵义,才能对凯瑟形
藏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作者: 李美萍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藏族文学   男性作家   女性美   女性作家   宗教信仰   女性形象塑造   西藏文学   男性视角   小说  
描述: 男性作家专注于在宗教、宗族等层面上把女性形象塑造为神话美的象征。直到第一代藏族女作家的崛起后,女性形象才真正回归身体原型,从精神的漂泊、不食人间烟火回归到现实层面。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