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社会性别】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他史?她史?它史——从妇女史学发展看我国女性/性别研究
-
作者:
陆伟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她史
他史
-
描述:
从最早的史学文本,到《圣经》、《古兰经》,再到近世林林总总的历史著作,无不是history,即“他史”。只有到了19~20世纪女性的觉醒,妇女运动的波澜,社会史的成长,及“从下向上看”历史视角的出现,才开始发掘人类历史上女性的形象,研究女性的历史轨迹,即herstory——“她史”。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中国从“他史”到“她史”的研究转换主要来自外在的刺激,这就是itstory“它史”的影响。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妇女研究理论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以“它山之石”来构建自己的性别理
-
《鸡毛蒜皮》的人物空间和性别编码
-
作者:
王美萍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方位副词
空间
《鸡毛蒜皮》
-
描述:
格拉斯佩尔利用方位副词的隐喻意义,赋予了人物的物理空间位置以社会性别内涵,剧中女性受控的生存空间记载了男权中心意识形态,指称了男性对女性生活的全方位围困。女性人物借助“鸡毛蒜皮”式的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对父权性别等级建制的反挫和突围,赢得了自由的生存空间。
-
社会性别教育进入高校课堂的点滴思考
-
作者:
乌尼日
赵秀娥
来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高校教育
女性学
思考
-
描述:
女性学是一门关注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学科,它的理论支点在于,女性是什么?女性什么样?女性怎么生存?女性如何发展?广西大学首次开设社会性别教育特色课程——《女性学概论》,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将社会性别教育引进高校课堂,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提高女性素质,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实现男女平等。
-
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在场”与话语困境
-
作者:
叶晖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话语权力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认为,虽然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唯独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完美再现依然是从社会优势群体即男性的视角、男性的渴望出发的,传媒隐性的话语霸权已经成为女性走向全面解放的最大障碍。
在描述报刊杂志、商业广告、影视作品以及互连网对女性形象歪曲解读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传媒表述性别的话语特征,即强化传统的角色定型、制造“美女神话”误导价值观、以女性拟商品和漠视女性的社会贡献;剖析了这样的话语特征对受众性别观念的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第二部分自足于理论解
-
花儿中的女性和女性的花儿
-
作者:
程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花儿
女性
-
描述:
本文综合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和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的理论与方法,以花儿唱词中的女性、女性演唱的花儿和演唱花儿的女性为考察基点,通过对文本分析和个案调查的实证性研究,考察社会性别观念对花儿流行地女性的影响。 上编,花儿中的女性,包含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花儿流行地女性的影响、花儿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入手,探寻花儿中女性形象特征的成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女性的阴性特征和依附性特征在花儿中的体现。 中编,女性的花儿,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从演唱场合、演唱内容、演唱曲令等
-
论海明威在《伊甸园》和《永别了,武器》中对社会性别和身份的关注
-
作者:
赵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身份
双性共体
-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简练、克制的“男性”写作风格和对男性的追求、观念、气概的生动描写而闻名遐尔。在过去有关海明威的文学评论中,大多数涉及品评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成就,风格技巧,以及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形象。但近些年来,文学研究中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海明威作为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其小说中表现了社会性别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因此他的作品为社会性别的研究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文本领域。本文将把海明威本人及其作品置于社会与文化的大框架中,探讨他们与社会性别重新建构的关
-
文学史料运用中的性别视角研究(1995~2004)
-
作者:
毛慧君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女性文学
社会性别
性别视角
文学史料
-
描述:
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领域中,有大量出自女性手笔的诗词、小说、戏曲等作品;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各类生动鲜活的女性人物;另外,在古代留存下来的史料文献中,亦保留了诸多涉及性别意识、性别观念等方面的言论断说。对这些资料进行爬梳整理并分析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气象。
1995年以来,相当一部分学者开始广泛注意到由性别视角切入来观照古代文学史料这一研究视角,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尚未见到学术界有相关的学术史研究论文出现。笔者收集梳理自95年以来,运用性别视角看待古代文学史料的研究论文
-
论我国广告中性别权力关系的变迁
-
作者:
陆红梅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广告
社会性别
意识形态
权力关系
变迁
-
描述: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广告中的性别形象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都将重点放在广告中女性形象受到歧视的问题上。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意义正在被重新定义,男女在广告中的形象分布也渐渐改变传统的模式,男性在广告中出现的几率在不断提高。广告性别形象权力关系的变迁,正是对不断更新的意识形态的“再现”,并且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这种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意识形态流变的催化,又有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和广告制作者们的努力,更有女性
-
浅析网络传播中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
-
作者:
李晶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BBS
博客
刻板印象
网络传播
-
描述:
为了了解网络在促进女性发展、消解两性刻板成见、塑造多元化女性形象方面的事实情况,探讨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促成对女性发展的更深刻认识,有必要实施对网络传播的考察,本论文中的"网络传播"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传达、传递和传送信息的现象与行为.网络传播
-
当代中国社会性别文化对都市女服的影响
-
作者:
范文娲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服装外观
职业女性
社会性别
性别差异
中间阶层
-
描述:
本文针对大文化背景下女性群体的着装现象,从社会性别的分析角度为女性形象外观添加新的释义,同时试图为服饰文化建立一种新的考量维度,反过来,利用服饰文化的载体意义审视当代的社会性别文化。 本文着眼于当代中国都市女性的着装问题,以中间阶层职业女性在工作、休闲及礼庆等场合的各种服装外观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国际和国内环境中,女性在参政、就业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