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知识分子】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学者戴锦华:这个时代太纠结
-
作者:
尹洁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第五代导演
中国电影
电影研究
大众文化
全球化
好莱坞电影
女性文学研究
知识分子
纠结
-
描述:
第五代导演集体陷落,知识分子应对抗全球化而非迎合人物简介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教授,电影评论家。从事电影、大众文化以及女性文学研究。是北大最有个性的女教师之一。"我拒绝支配,也拒绝被
-
为自己的内心写作
-
作者:
叶立文
方方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生存困境
女作家
先锋小说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婚姻家庭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新写实”小说
-
描述:
叶立文(以下简称叶):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够接受我的采访。我的提问仍然从一个老问题开始。1986年是您创作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发生这种变化的现实原因您在《白梦》的创作谈里曾经提到过,我感兴趣的是这件事对您思想的影响,在当时有没有形成一种精神事件,促使您的创作在1986年后转向了对人生世相的揭示和对人生存困境的思考?
-
当代小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小说学会第四届年会综述
-
作者:
胡建次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个人化
回顾与展望
小说家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中国小说
-
描述:
当代小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小说学会第四届年会综述
-
从一位女作家的遭遇谈起
-
作者:
艾春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权力意志
样板戏
文学作品
女作家
林白小说
文学创作
知识分子
社会心理
女性文学
-
描述:
从一位女作家的遭遇谈起艾春在文学的各类文体写作中,大约文艺批评的地位是最尴尬的。过去文学批评与某种权力意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赞一批均可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于是有人把批评看作是一种框子或者棍子,名声狼籍得很。后来写批评文章的人变得聪明了,不再说作品的...
-
苍茫如醉--说说女博士徐坤
-
作者:
顾艳
来源:
作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爱情
小说世界
知识分子
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图书馆
学术研讨会
徐坤
-
描述:
第一次见到徐坤,是在1998年9月北京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上。那时候她在会上代表获奖女作家发言。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一下把她与她的小说联系了起来。《白话》《先锋》(鸟粪)《遭遇爱情》,还有《沈阳啊沈阳》。徐坤总是用一支敏锐、犀利的笔,阐述她的思想。那时候,我们彼此还不认识。坐在我身旁的著名评论家陈骏涛先生说:"等一下,我给你们介绍。"陈老
-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话语
-
作者:
王凤莲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平民意识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新时期文学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自新时期以来就是文学天地中一块富有生机和意趣的田园,不断出现的新人新作使这个文学领域一直引人注目.与“五四”时期对照,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阵容和实绩已经在文坛上占领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之初,女作家和男作家一样带着对“四人帮”虐政的愤怒控诉步入了文坛.劫难之后的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政治问题,对“四人帮”的批判和对极左思潮的追究,吸引了当时文坛的全部注意力.宗璞的《三生石》、茹志鹃的《剪辑错了故事》、刘真的《黑旗》、韦君宜的《洗礼》、戴厚英的《人啊,人!》等小说,都是文坛上的厚重
-
中西文化碰撞 传统现代交融--试论陈若曦《远见》的文化意蕴
-
作者:
张立国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碰撞
海外华人
台湾
大陆
女性意识
知识分子
陈若曦
女性文学
美国梦
文化意蕴
-
描述:
陈若曦以她具有生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回归大陆后又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三重放逐”的传奇式生活阅历,以及70年代初以“文革”为题材创作《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80年代在美国创作了以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的《远见》等系列小说,为大陆读者所熟悉和热爱。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就“时代、历史、政治、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多重文化交汇下的华人心态”和“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方面,探讨《远见》对海外华文文学和女性文学艺术世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析缕《远见》淳厚的文化意蕴和作家
-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
作者:
王云介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女性意识
民族文化
写作意识
女性问题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
达斡尔民族
-
描述: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
近期《北京文学》的新变
-
作者:
马相武
来源: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文化批评
新变
人文精神讨论
理论批评
知识分子
文化研究
北京文学
女性文学
短篇小说
-
描述:
去同许多读者一样,注意到了《北京文学》1996年特别是下半年的变化。考虑到《北京文学》原有的较高行业基点,这种变化耐人寻味。首先,栏目设置透示总体编辑思路。今年的《北京文学》赛事频仍,尤其是下半年的《短篇小说公开赛》和《北京新生作家群小说汇展》,引人注目。公开赛、擂台赛和大汇展,并不新鲜稀罕。但是,打短篇牌、新生牌,是有眼光的。编辑试图在近期以短篇小说为主,以利改变短篇小说目前不太景气的境况,这也是一种既从非大型期刊的本身条件出发,又不
-
一代青年的灿烂青春--评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文学
三部曲
独特贡献
中国女性文学
一代青年
知识分子
《青春之歌》
杨沫
心灵历程
-
描述: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乏才华卓具的女性作家,但没有一位女作家象杨沫这样,毕三十余年之心血,以一百三十万字的宏篇巨著,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一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