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死观—对《达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主要女性人物的分析
作者: 姚丹丹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生存困境   男权社会   生存自由   向死而生   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描述: 自古以来,生死问题一直使人类感到困惑。无数的文人、学者以及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生死问题进行过探索。从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伊壁鸠鲁的“死亡无关”论,到叔本华的人生悲剧论,他们都将死排除在生之外,认为生死对立,生是对死的否定。而在20世纪初,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却独辟蹊径,以死亡为切入点来诠释生存的方式和意义。他认为生死紧密相连,死亡是人类生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向死而生”是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人只有在对死亡的不断思考和领悟中才能真正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与海德格尔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的现
Dual Personality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Short Stories by Katherine Mansfield
作者: 叶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双重人格   乐观式的批评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自欺式的赞同   女性人物  
描述: 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20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短篇小说家,与劳伦斯、沃尔夫和乔伊斯同时代,是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和契诃夫一样,她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描写生活。她的作品很少正面涉及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冲突,而往往通过对一些貌似平凡的日常琐事的描写去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揭示生活的真谛和探索人生的意义。曼斯菲尔德的一生犹如她的作品:简短而精彩。在多舛的命运前,她叛逆的性格逐渐变得平和,她用外表的坚强隐藏着内心的脆弱,她善于戴上各种面具去保护她真实的自我。言为心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
作者: 卢升淑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男权社会   母性观   文学评论   母性概念   母性主义  
描述: 本论文旨在运用“母性”观点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行系统研究,母性概念的话语领域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双重意识概念和象征意义,多元解释共存。尤其是相反的两种概念的并存的状况,使得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更难以确定。男权社会的母性主义造就的关于母性的形象群和女性主义领域里重新研究的关于母性的新解释群的对比,两者往往存在比较极端的分歧。在人类的普遍意识形态中,母性也许是最普遍、最熟悉的内容,同时又是最生疏、最陌生的。重新反思普遍意识形态对母性理所当然的价值判断,而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体系,这正是本论文
无援的反抗
作者: 叶立文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叛逆精神   女性作家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者   才子佳人小说   红颜祸水   女性写作   卖弄风情   女性塑造   女性人物  
描述: 无援的反抗
林白的独白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个人体验   男权社会   成长小说   林白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成长   独白   徐小斌  
描述: 林白的独白
曼斯菲尔德笔下的“裙下之臣”
作者: 秦玉坤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男主人公   曼斯菲尔德   父亲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作家   现实世界   男性   小说  
描述: 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位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其短暂的一生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位性情敏感且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在刻画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上造诣颇高。她所创作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女性人物的特征,以至于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些拜倒在女子裙下的臣子——男性。而事实上,那些裙下之臣
电影《阿凡达》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作者: 黄冬娇   李存晰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依存   父权制   电影   男权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人与人   潘多拉   影片   人与自然   女性人物  
描述: 电影《阿凡达》获得了82届奥斯卡的3项大奖,即最佳视觉效果、艺术指导和摄影。《阿凡达》高超3D拍摄技术和CG绘图以及影片中的奇幻景观和离奇故事都给影评家和观众带来了震撼,从而引发了电影热。《阿凡达》达到了科幻作品的至高境界,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技术,最重要的是《阿凡达》这部影片所包含的思想主题。当今不仅是
试论伊迪丝·华顿的小说《暗礁》
作者: 李晋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家庭教师   暗礁   欧文   阶级偏见   小说   社会偏见   女性人物  
描述: 试论伊迪丝·华顿的小说《暗礁》
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的性别理论研究
作者: 刘永杰   费春放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男性形象   男权社会   女性特质   尤金·奥尼尔   男性人物   女性观   天边外   社会责任感   女性人物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开创了美国现代戏剧的风格,为其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戏剧的创作与研究,先后4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了文学奖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一位瑞典评论家这样
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从女性主义观析《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 鹿守富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英国文学史   男权社会   托马斯·哈代   维多利亚时代   苔丝   女性悲剧命运   新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在英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他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有着但丁一样的独特地位,是英国文学中的一座桥梁。他以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英国文学传统,又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把传统和当代文学联系起来。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哈代突破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窠臼,努力用一种更高的概括来表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