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兔子,跑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作者: 黎晓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品   男权社会   《兔子   跑吧》   女性人物  
描述: 通过分析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经典小说《兔子,跑吧》中既可怜又可悲的两个女主人公—简尼丝和露丝的命运,读者发现她们命中注定会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成为既可怜又可悲的双面人。
人如飘絮花亦伤: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刻画及其价值分析
作者: 丁丽   来源: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男权社会   悲剧   霓喜   许小寒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命运都是悲凉的,通过对《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心经》中的许小寒、《连环套》中的霓喜等人物形象的分析,表现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挣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多悲剧命运的原因一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响;二是封建男权思想的禁锢;三是特殊时代背景的制约。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勾勒出女性在现实中自身承袭的封建旧思想文化,揭示了女性解放必然要走过更漫长更艰难的道路这一现实。
《琐事》中女性人物的觉醒
作者: 姜鸿玉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珊·格拉斯贝尔   男权社会   《琐事》   女性权利   女性觉醒  
描述: 在格拉斯贝尔的《琐事》这部独幕剧中,女性人物备受男性的蔑视与凌辱。然而她们团结一致,默默抵抗这个男权社会,争取平等的权利,这是她们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琐事》中女性人物的觉醒(英文)
作者: 姜鸿玉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珊·格拉斯贝尔   男权社会   《琐事》   女性权利   女性觉醒  
描述: 在格拉斯贝尔的《琐事》这部独幕剧中,女性人物备受男性的蔑视与凌辱。然而她们团结一致,默默抵抗这个男权社会,争取平等的权利,这是她们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男权社会中的婚姻与女性悲剧:兼论颂莲与郝维仙小姐形象
作者: 郭荣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颂莲   男权社会   女性悲剧   婚姻   郝维仙  
描述: 本文就《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与《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形象分析,揭示造成两位女性人物悲剧人生的共同的社会根源:在男权社会中男权意识与婚姻重压她们的精神和肉体,最终葬送了她们的幸福,使这些原本天真纯洁的女性不得不进行苦苦地挣扎,甚至绝望地报复直至精神崩溃。
钱钟书《围城》中作者女性偏见原因探析
作者: 刘秀丽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群体无意识   男权社会   钱钟书   女性偏见  
描述: 《围城》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然而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中,作家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存在很大的偏见。《围城》创作中产生女性偏见的原因,一是目的性:作家独特的创作目的决定了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二是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对中学为体的钱钟书不可估量的影响,三是时代性:作家所处的时代无法逃遁的男权社会下作家的群体无意识。
浅析《圣殿》中的男性与女性
作者: 周秀华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阉割   主体社会   《圣殿》   女性  
描述: 福克纳在《圣殿》故事的创作中,对男性人物进行了阉割,让他们或软弱,或势利,或冷酷无情,对女性人物则或赋予坚强、忍耐、忠贞的美德,或给予她们男权社会中男人所特有的控制力量,这与故事中描写的男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他对女主角谭波儿的“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从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争取变客体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发现谭波儿的“恶”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生活在父系符号系统中受到压制的结果。同时福克纳对谭波儿的描写也无不透漏着同情。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死观:对《达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主要女性人物的分析
作者: 姚丹丹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生存困境   男权社会   生存自由   向死而生   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描述: 自古以来,生死问题一直使人类感到困惑。无数的文人、学者以及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生死问题进行过探索。从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伊壁鸠鲁的“死亡无关”论,到叔本华的人生悲剧论,他们都将死排除在生之外,认为生死对立,生是对死的否定。而在20世纪初,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却独辟蹊径,以死亡为切入点来诠释生存的方式和意义。他认为生死紧密相连,死亡是人类生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向死而生”是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人只有在对死亡的不断思考和领悟中才能真正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与海德格尔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的
理想与现实:论奥尼尔戏剧中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哀
作者: 吴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理想   男权社会   尤金·奥尼尔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戏剧作品,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戏剧奖,也是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之所以能引起世界剧坛的青眯,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在《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及《奇异的插曲》这三部剧作中刻画了三位角色鲜明的女性悲剧人物安娜、埃比及尼娜。其中《安娜·克里斯蒂》和《奇异的插曲》这两部剧作先后都荣获普利策奖。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着手,结合三位女主人公的不幸经历,分析男权主义对当时女性的影响。他笔下的女性,因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受到束缚,甚至丧失了
自我救赎之路—《宠儿》与《玫瑰门》中女性意识的比较探究
作者: 刘珊珊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意识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平行研究   反抗意识   觉醒  
描述: 1987年托尼·莫里森发表了不朽的杰作《宠儿》,被称作“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相隔两年,1989年中国当代女作家铁凝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被公认为目前中国最具有女性意识的小说家之一。这两部小说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精湛的艺术震撼力,突显了积极的女性视点和不同的写作面貌。虽然这两部小说诞生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国度里,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担负起艺术和历史使命的重任,并且都运用冷静的笔调、时空交错等表现手法使作品传达出不同民族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两本书中刻画的女性在
< 1 2 3 4 5 6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