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文学的历史补接与发展启示——《夜如年》意义解读
作者: 刘家思   蒋意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启示   女性生活   封建男权   男权话语   客家女性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悲剧命运   女性文学  
描述: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夜如年》以她的故乡———江西赣南客家人的生活为取材视域 ,以客家人的围屋为审美视点 ,站在女权的立场 ,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处入手 ,对旧社会客家妇女的屈辱生活作了深切的描写 ,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自觉不自觉地显示了作为女性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女性历史的文学补接众所周知 ,整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以男权文化为中心、描述男权立场和男性话语的历史 ,女性在这一历史文本中作为“盲点”而失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就是男权对女性所实施的一种非人的摧残与压迫。在这里 ,女性一切都是为
夹缝中的河流:新时期女性文学简论
作者: 唐利群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   女性自我   女性命运   “新女性”   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  
描述: 夹缝中的河流──新时期女性文学简论唐利群当劳拉·莫维尔说“我们无法在男权文化的苍穹之下创造出另一种语言系统来”的时候,她实质上也指明了女性文学面临的最根本的困境:运用已被男权社会污染的语言,女性写作是否能够逃脱主流、中心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囚禁,...
没有航向的女性“诺亚方舟”:从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现象看女性解放
作者: 陆璐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诺亚方舟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自我   男性叙事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女性乌托邦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方舟并骛,俯仰极乐”①该是人类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经典阐释。然而,理想虽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从来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传统生存价值和理想生存范式一直被父权社会界定为“家庭里的天使”、“男性的奉献者”。某种意义上,女性历史就是一部陷入家庭的历史。而人类自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作为社会解放运动组成部分之一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意识在走过慢慢长夜之后开始“浮出历史地表”。正如人类自我意识首先是把人从自然的统一中分离出来一样,女性自我意识首先是把自身从父权社会对妇女规定的种种功能角色以及关
从人到女人再到个人,女人比男人更是人
作者: 丁满   来源: 新作文(高中生适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男权社会   沉淀物   个人   林白   女性文学   女性人文主义   男人   集体无意识   中国女性  
描述: 最近把"夜不能寐"都献给了女性文学。其中有重读的,有新读的。不管怎样,从林白读到虹影,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女性的××意识。这个××处可以填的词语很多,比如隐忍,比如苦难,比如奉献。总之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与美好无关。我自觉女性生来就带着一种奴性,尤其是中国女性。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按照荣格的说法,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
从格温的《颁奖》看女性的崛起
作者: 向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教授   女子学校   男女性别   诗歌   女权运动   社会地位   澳大利亚   女性文学   男性  
描述: 自有文明史以来,男权优势一直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女性则受歧视。古代哲人孔子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1]苏格拉底认为
酷女们的思想核武库 酷书TOP10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电影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社会   出版   女性气质   妇女   社会地位   思想   权利   男人   男性  
描述: 这是一些最杰出的女性大脑对这个男权世界的反抗,它们巅覆了关于女性的一些固定认知,揭露了那些附着在女性身上的形容词背后的虚伪,它们鼓舞了很多后面的酷女们,它们的直露和坦白让很多男人感到不适。 1
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
作者: 朱丽丽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戚润物   20世纪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文本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身体  
描述: 被称为众语喧嚣的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即将从我们的眼前滑落,女性写作是其中一道鲜亮的景观,它的蔚为壮观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女性写作在这个众语喧嚣的时代的声音是什么?每一个弱势群体或相对处于边缘位置的群体所耿耿于心的目的都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写作也不例外,它所处的弱势的边缘状态,固然成就了其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写作姿态,因为“妇女写作会这样活跃和兴旺,是和她们所处的边缘位置有关系的”①,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女性写作又总是呈现出一种二元的背离状态;一方面是对于一切不公正与不平等的反抗与决绝,另一方面是挥洒不去的
潮起潮落的背后:中国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韩健敏   来源: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精神解放   中国妇女解放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描述: 潮起潮落的背后──中国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的发展韩健敏中国的女性文学从“五四”至今,经历了发展、停滞、新时期再度潮起又渐趋沉寂的过程。几番潮起潮落,数度风雨春秋,女性文学的曲折演进历程是颇耐人寻味的。探寻女性文学的发展兴衰,思考女性文学的内涵和实绩,我...
东北、华北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审美畸变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审美追求   华北沦陷区   女性文学   女性关怀   东北沦陷区   审美形态   畸变  
描述: 从1937年至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两场战争,造成了异质政权割据的独特局面。抗战期间,有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有解放区、国统区。战争背景下的女性文学在艰难中行进。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沦陷期间,东北沦陷区、华北沦陷区、孤岛与上海沦陷区的女性文学风貌既有共同性又有不同性。就某个具体的沦陷区而言,又有随时间推移而划出的前后期等差异性。女性文学的审美追求与审美形态呈现多元化倾向。东北、华北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共同之处是发生了审美畸变。两个区域的审美畸变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0世纪湖南女性文学的整体轮廓及女性意识的流变
作者: 朱小平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创作方法   妇女地位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女权主义   秩序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在中国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提出是社会的进步 ,是妇女地位的重要提升 ,它带着浓郁的女权主义色彩。如何界定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呢 ?这是我国理论界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争论不止的。很激进或是很先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认为 :以敌视男权社会文化中心、解构男性中心秩序 ,与男权中心话语作斗争 ,以女性“身体书写”等创作方法为首要 ,称为女性主义文学 ,认为只有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这种观点主要来自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它最早发祥于 18
< 1 2 3 ... 7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