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07 条
-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占辉
毛桂楚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伏皇后
三国时期
古代小说
男权文化
仁君
董贵妃
三国演义
回中
貂蝉
徐庶
-
描述: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古代小说中主要体现在德才情色等方面。比如,《金瓶梅》主要侧重女性的情欲,《红楼梦》呈现了情欲与才德兼有的女性形象,[1]而《三国演义》则主要推崇女性道德。女性在《三国演义
-
评铁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
-
作者:
焦雅萍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农村
男权文化
王安忆
女性性别
大浴女
乔叶
女性书写
一个女性
女性生存状态
铁凝
-
描述:
一、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香雪时代的女性形象铁凝高中毕业后,因为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所以她毅然选择了做一名知青,为自己的文学创作积累创作素材。正是在河北农村生活的这四年,让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这种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使她的笔尖流淌出了一种亲切和温馨。《哦,香雪》就是其中的一部佳作。大山深处的台儿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有一天却突然被设
-
论《武媚娘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肖雨
来源:
财经政法资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孤红
才人
李治
中国电影
男权文化
李世民
武媚娘
贤妃
纪王
淑妃
-
描述: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传奇的经历一直受影视创作者的青睐而被不断翻拍。2015年开年大戏《武媚娘传奇》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占据收视排行榜和话题榜第一的位置,剧中的三千佳丽表现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首先收录了自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以来的一些关于武则天的影视,之后对《武媚娘传奇》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针对该剧改编史实的情况,讨论其改编原由,并对宫廷剧发展提出建议。
-
简·德万尼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刘浩波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权主义思想
德万
女性主体意识
形象分析
玛丽
种族关系
道德败坏
性压抑
男权主义
-
描述:
一、引言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是父权制观念主导的男权社会,男性具有权威地位,而女性则被边缘化,只具有"他者"的身份,缺失作为"人"的存在。男性为控制女性而创造出一种"理想女性"文本形象,即女性除了甘愿接受社会赋予她们的家庭职责,又需保持不现实的贞洁、禁欲的状态,以自己的人生换取对"爱"的守候。由此出现在男性作者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大都表现为对立的两极,即"天使"与"魔鬼"。
-
大众传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
-
作者:
吴飞
来源:
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化
社会性别理论
男权文化
女性发展
社会性别视角
传媒形象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地”、“直接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则指出,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表现
-
《街头女郎玛吉》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慎丹丹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吉
理想生活
克莱恩
男权文化
红色英勇勋章
性格特征
美国文学史
形象解读
异质文化
悲惨生活
-
描述:
斯蒂芬·克莱恩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当时美国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方兴未艾、社会矛盾突出、贫富分化严重。他笔下的《街头女郎玛吉》是探索城市贫民窟问题的先锋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第
-
夏泼与简爱两个女性形象差异的比较
-
作者:
李向武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女主人公
男权文化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名利场
女性形象
萨克雷
-
描述:
1.引言英国19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中的主要人物蓓基·夏泼与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具有相似的生活处境、曲折的人生经历、不公平的命运
-
被看的女人:以《时代》年度封面人物为例探讨时政类主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
作者:
邵薇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男性话语
男权文化
大众传播学
刻板印象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时政类
女性形象塑造
《时代》
-
描述:
前言:长久以来,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媒体为了迎合男性话语的需要而片面塑造或恶意丑化女性形象,媒体上的女性角色一直是通过男权文化塑造之后而形成的。约翰.伯格针在《看的方法》一书中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被看"是媒体塑造的女人的命运,而"看"的动作属于男人。①这在主流媒体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媒体上表现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不断改善,但仍存在被物化和边缘化的问题。
-
警惕『男才女貌』的叙事之『窑』——关于≪极花≫的意象、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的讨论
-
作者:
申艳霞
罗曼莹
刘德飞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文学
男权文化
精神向度
写作态度
人性关怀
男才女貌
男权意识
静水深流
性别身份
男性视角
-
描述:
申霞艳:贾平凹是当代非常重要的作家,他关注时代、关心农村,平均不到两年就出一个长篇,他的长篇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他为汉语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提供了值得谈论的诸多话题;二、他是少数能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均保持影响力的严肃文学作家;三、他三十多年来持之不懈的写作态度,持续高涨的生产力值得大书特书,这么喧闹的时代而能执着于自己内心的使命,并且力图为自己的时代画出灵魂的舞蹈,既写出波澜壮阔的当代风云,又绘出静水深
-
广告:在塑造中颠覆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希艳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初
男权文化
现代广告
新女性形象
封建传统
个性解放
消费品位
伦理观念
传统女性
-
描述:
“新女性”这一词汇诞生于20世纪初,是针对因袭封建传统,遵循旧思想、旧伦理观念、旧道德的传统女性而言的,是具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新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的女性。她们敬业上进,社交广泛,品位十足,特立独行。在这个“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时代,这些拥有独立的经济收入、独特的消费品位以及自由的消费选择的“新女性”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代广告的表现焦点之一。但是,由于广告根本不能或者不愿挖掘“新女性”的真实内涵,过分强调女性性别展示的片面表象,因此,广告中所塑造的“新女性”形象也和其他性别形象一样,成了社
<
1
2
3
...
11
12
13
...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