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184 条
-
电影《花木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高洋
窦克林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电影
大众媒介
传统故事
叙事结构
女性自我
社会主体
女性形象
花木兰
男权主义
-
描述:
电影<花木兰>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传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这部电影以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为整部电影的重心,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并对其心理情感和社会生活状况做了深层次、多样化的呈现.
-
独特文化背景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书写——《奥萨玛》与《下午五点》中女性形象建构分析与文化解读
-
作者:
徐文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阿富汗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命运
影片
西亚
传统女性
新女性
塔利班
女性处境
-
描述:
近年来,随着西亚电影不断获得国际成功,关于女性处境与命运的西亚影片也不断引起国际影坛的特别关注。阿富汗题材的影片《奥萨玛》与《下午五点》即是这类影片在近期最为成功的两部。这两部新近出现的阿富汗女性
-
论女性形象的再现机制:对电影《时时刻刻》的文化解读
-
作者:
刘颖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意义理解
“再现”
弱势群体
《时时刻刻》
文化解读
文化研究语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替他们."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用这句话来解释法国小农为什么会拥护拿破仑三世.以此来形容社会中弱势群体表达意愿的状况倒是再合适不过了.文中"代表"的法文"vertreten"即英文"representation",意为"代表"或"再现".文化研究一般从"再现"的意义理解这个概念,因为"代表"的真实意义就是"再现",没有完完全全的"代表",只有充满虚构与错误的"再现".女性主义在文化研究语境下得到展开,同样离不开这个关键词.
-
迪士尼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的性别隐喻
-
作者:
郭焱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雪公主
电影
性别隐喻
20世纪
迪士尼公司
真人
女权运动
《美女与野兽》
-
描述:
的新女性,迪士尼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女性话语权的演变。其中,1991年出品的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为传统故事注入了新鲜生命,其女主角贝儿是一个用知识武装自
-
社会转型、爱情文化与女性形象——评何玉茹中篇 小说《素素》
-
作者:
金雅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情文化
普通话
城市人
中篇小说
爱情
情感历程
社会转型
城市文明
女性形象
-
描述: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话题。对于爱情 ,我们早已习惯了浓墨重彩的情天恨海、生离死别式的传奇。文学史上这一类的爱情名篇比比皆是 ,千古流传。从刘兰芝、焦仲卿到梁山伯、祝英台 ,从杨贵妃、唐明皇到贾宝玉、林黛玉 ,爱情的坚贞、缠绵、曲折是如此的动人心弦。但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的写照 ,不如说是爱情的理想。因为它不可能存在 ,才如此迷人 ;因为它不可能实现 ,才如此感人。当然 ,爱情也可以有另一种写法 ,贴近现实 ,不事雕饰 ,把最平凡、最普通的情感生活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 ,以真取胜 ,以细动人。它关注的是生活中
-
战争题材下的女性角色塑造: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
作者:
任和
邹韶军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南京大屠杀
女性意识
观众
金陵
女性角色
女学生
战争题材
女性形象
历史背景
-
描述:
一、宏大的历史背景——南京事件自1937年以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已有不少,也许将来还会继续被电影人关注,因为这是一段不可回避的沉重历史。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取材
-
透过“假面”的艺术真相——话剧《假面·玛丽莲》观后
-
作者:
朱夏君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假面
美貌
电影
艺术
真相
女性角色
话剧
玛丽
-
描述:
最美貌的年华,她出演过30部电影。这些电影虽然包罗了众多的女性角色,但最为世人称道的还是那金发碧眼、丰满自由、天真性感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在1955年9月16日,电影《七年之痒》的
-
“小妞电影”的消费群体与市场探索
-
作者:
雷盛廷
来源:
中国电影市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市场
求婚
爱情片
消费群体
女性形象
《在一起》
甄子丹
-
描述:
和Angelababy演绎的《在一起》,(101次求婚》的一个最大的热点莫过于“屑丝的逆袭”——成功的战胜了“高富帅”赢取了“白富美”。结合近几年兴起的小妞电影来看,(101次求婚》也可以算作是一部小妞电影,其中有林志玲扮演的“白富美”的女性形象成为了观众视线的中心。
-
辛迪·舍尔曼影像的符号学阐释:以《无题电影剧照》为个案
-
作者:
赵功博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影像艺术
电影
艺术作品
组合轴
摄影机
符号学
女性形象
影像符号
机械复制
-
描述:
近些年来,作为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的本质、发展变化规律和意义的符号学被引入艺术领域,与许多艺术门类交叉形成如文学符号学、电影符号学、设计符号学等学科,为更好地研究各种艺术对象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美国艺术家辛迪·舍尔曼被认为是"最早以摄影作为媒介而充分渗透到绘画和雕塑等
-
老电影中的女特务
-
作者:
王彬彬
来源:
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敌方
电影
中国大陆
观众
特务
现实生活
侦察员
女性形象
红色
-
描述: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红色电影"中,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占有相当地位,同时也是那时代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种类。而这类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那种以特务身份出现的女性
<
1
2
3
...
13
14
15
...
17
18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