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五六十年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君临之侧,闺怨之外—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王勋鸿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台湾
现代主义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五四传统
-
描述:
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总是以“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三重边缘的符号,边缘或者消音于中国文学史的叙述和研究中。异己意识形态的台湾文学研究,在大陆以往的文学史著中几为空白,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提出,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纳入文学史的撰述成为共识并已付诸于实践,但遗憾的是,新的文学史中还是多以单章另列的方式将其放逐于大陆中心论述的边缘。而在台湾八十年代随着岛内本土化运动的兴起,强调台湾的本土意识,以“大陆文化回顾”为主流的五六十年代文学,也被忽视或摒弃。另一方面,五六
-
肖全:享受追忆的阳光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摄影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成都
小巷
吕布
杨丽萍
艺术家
八九十年代
三毛
文化精英
女性形象
-
描述:
肖全:享受追忆的阳光
-
一幅河南农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作者:
何弘张鸿声王斐
来源:
文化时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流星
河南方言
河南农村
天幕
大跃进运动
豫东平原
长篇小说
宏大叙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幅河南农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老电影中的女特务
-
作者:
王彬彬
来源:
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敌方
电影
中国大陆
观众
特务
现实生活
侦察员
女性形象
红色
-
描述: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红色电影"中,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占有相当地位,同时也是那时代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种类。而这类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那种以特务身份出现的女性形象。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心灵的凶残和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被她们所吸引。
-
老电影中的女特务
-
作者:
王彬彬
来源:
新一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敌方
电影
文艺作品
特务
现实生活
侦察员
青年人
女性形象
红色
-
描述: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红色电影"中,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占有相当地位,同时也是那时代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种类。而这类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那种以特务身份出现的女性形象。这种女特
-
论五六十年代剿匪片的发生与特征
-
作者:
江霄
来源:
电影文学 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剿匪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英雄形象
情节设置
新中国
雪原
沙漠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影坛上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电影种类——剿匪片,其中的代表有《智取华山(》1953)、《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猛河的黎明》(1955)、《边塞烽火》(1957)、《寂静的山林》(1957)、《沙漠追匪记》(1959)、《云雾山中》(1959)、《林海雪原》(1960)、《勐垅沙》(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这些剿匪片大多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地下斗争业绩,以及发生在崇山峻岭、茫茫沙漠和林海雪原里的战争。在五六十年代
-
论五六十年代剿匪片的发生与特征
-
作者:
江霄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剿匪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英雄形象
情节设置
新中国
雪原
沙漠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影坛上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电影种类——剿匪片,其中的代表有《智取华山(》1953)、《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猛河的黎明》(1955)、《边塞烽火》(1957)、《寂静的山林》(1957)、《沙漠追匪记》(1959)、《云雾山中》(1959)、《林海雪原》(1960)、《勐垅沙》(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这些剿匪片大多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地下斗争业绩,以及发生在崇山峻岭、茫茫沙漠和林海雪原里的战争。在五六十年代
-
台湾新电影中女性形象之刍论
-
作者:
石伟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电影
五六十年代
八十年代
生活经历
四种类型
母亲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台湾电影
新浪潮
-
描述:
台湾的“新浪潮电影”发轫迄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批出自“新锐导演”之手,以中下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影片相继问世。作为台湾影坛的中坚,他们面对所处的社会现实,怀揣着历史使命感和探索意识,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与艺术追求,在电影创作中,塑造出一个个的女性形象,年积月累,形成林林种种之势。这些影片从各个角度再现了台湾女性的形象,多侧面地展示了女性的生活经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衍化成“新浪潮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支流和组成部分,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女性形象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永恒的题材,在台湾早
-
禁欲时代的情色:“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
-
作者:
王彬彬
来源:
雨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时代
革命者
文艺作品
三国演义
特务
侦察员
电影制片厂
女性形象
红色
-
描述: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红色电影中,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占有相当地位,同时也是那时代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种类。而这类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往往有那种以女特务身份出现的人物形象。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心灵的凶残和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被她们所吸引。套用一句俗而又俗的话:女特务是红色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由东北
-
浅析自然在《觉醒》中对艾德娜女性自由意识觉醒的作用
-
作者:
董红云
马晓丽
许玲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五六十年代
重新认识
艾德娜
重要地位
女性自由
美国女性文学
意识觉醒
自然
世纪初
-
描述:
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邦以她于1899年出版的小说《觉醒》的作者身份占据着美国女性文学史的重要地位。由于《觉醒》大胆描写婚外情和性意识,在20世纪初出版时受到了舆论界的封杀,马上被列为禁书。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才重新认识了《觉醒》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