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疯癫,反抗的疯癫——解码吉尔曼和普拉斯的疯癫叙事者形象
-
作者:
刘风山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疯癫
女性身份
父权文化
-
描述:
夏洛特·吉尔曼的《黄墙纸》和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钟形罩》是两部备受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的作品。两部小说都采用疯癫叙事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吉尔曼和普拉斯借助两位女性人物的疯癫及其作为叙事者的叙事行为揭示了现当代美国女性就父权文化对女性身份的定义、父权文化中男性思维与话语模式对女性思维与话语的统治,以及父权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压制所做的反抗。
-
黛西:被逐出“人间天堂”的蝴蝶
-
作者:
蒋桂红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爵士乐时代”
黛西
父权文化
美国新潮女郎
-
描述:
黛西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是在道德上具有争议的女性人物,长期以来在男权意识视角支配下被负面解读。文章从女性批评的角度考察美国新潮女郎的诞生背景、社会意义及作者的经历等方面重新解读黛西,发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美国新潮女郎在"爵士乐时代"中的生存危机,这在当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艰难的解放之旅:《荆棘鸟》的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刘苗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文化
苦难
命运
自我觉醒
-
描述:
运用女性主义以女性人物的命运为切入点,分析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以期寻找隐藏在文本深处被男权文化异化的女性思想,可以发现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原因,作者在塑造女性艰难的自我觉醒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男性意识的屈从。
-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
作者:
梅玲薇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父权文化
女性文学
性别
-
描述:
在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觉察到,文学作品与男女性别之间似乎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那么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呢?造成两种性别与文学不同关系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女性在文学中又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本文就旨在探讨这一系列的问题。
-
陈染作品中的身份认同轨迹
-
作者:
孙红丽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文化
陈染
身份认同
女性主义
-
描述:
陈染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突出个案,曾引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尝试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认同理论,并结合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陈染的作品分析,来揭示陈染创作中的身份认同轨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陈染在20世纪80年代写作之初,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这一时期她的创作经历了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与寻找的焦虑这两个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陈染的创作风格趋于成熟,她的作品开始具有了明确的女性意识,然而同时期陈染的作品还没有能力构建出理想的女性人格,她的身份认同之路依然充满了曲折。
-
走向中心: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研究
-
作者:
马睿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抗拒型读者
-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批评理论之一。它既是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它既是父权文化的产物,又是妇女运动的成果。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这一趋势一方面体现在文化思想的演变之中;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女性主义批评自身在方法论和文学实践上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是本文最初设置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两个部分的原因。
-
“疯女人”:女性创作与文本的阴性隐喻
-
作者:
周静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疯女人
女性身份
父权文化
两性和谐
-
描述:
本文是以“疯女人”为切入点,系统地探讨了女作家创作以及她们的作品中所渗透的疯狂因子,本文的书写结构如下:首先,在绪论部分作总体研究现状的阐述:对疯狂进行纵观把握,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叙述疯狂与女性文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主要是从疯狂与女性气质画上等号,成为阴性隐喻这一事实出发,从前人成果那里寻找研究的可能性。其次,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理论上的支架,这就为接下来论文的主体部分提供了背景、出发点和学理依据,主要包括三节,第一节包括疯狂的文学意义和性别话语中的疯狂书写,为了对“疯女人”形象作一细致的考查,我在
-
《我的安东妮亚》中威拉·凯瑟的双重态度:父权意识和女权实践
-
作者:
化为萍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我的安东妮亚》
父权文化
自传式人物
双重性
女权思想
-
描述:
威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一位女作家,以描写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见称。她的语言清新简练,感情深厚质朴,寓意丰富,她作品中所刻画的拓荒女性在美国文学史上更是独树一帜。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自1918年出版以来,批评家们从多种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评论。其中,有些评论家认为凯瑟塑造的女性人物安东妮亚和男性人物吉姆·伯登,体现了她的女权思想;另外一些评论家则认为凯瑟一向遵循男性书写传统,并将她视为反女权主义的作家。在讨论威拉·凯瑟如何看待性别身份方面,批评家们更是众说纷纭。本论文作者认
-
以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红字》中的人与自然
-
作者:
侯静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字》
生态女性主义
霍桑
父权文化
人与自然
-
描述: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经典作品,被誉 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自问世一个多世纪以来,传记家和评论家作了大量 的研究和探讨,几乎涉及他生活和作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随着现代文艺理论 和批评方法的迅速发展,对经典文学的研究和评论也变得更为活跃和深入。以 往对于霍桑及其《红字》的评论多从象征手法及宗教道德方面的研究,本文尝 试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和解读这本名著。 本文运用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着重分析《红字》文本中渗透的生态女性意 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认为“父权制”
-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回顾与思考
-
作者:
周石麟
来源:
枣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父权文化
封建主义
中国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以它的女性作家群体脱颖而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创作蔚然成势而崛起于文坛的。女性文学的性别色彩、独特价值和意义,不仅揭示了父权文化重压下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扩大了整个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范围,带着它的女性的灵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