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夹缝中挣扎的艾菲与爱玛:试比较《艾菲?布里斯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季文心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比较   艾菲   爱玛  
描述: 在福楼拜和冯塔纳笔下,两位处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女性艾菲与爱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拥有美好的天性,却在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最终不得不走向毁灭。她们的人生是个人的悲剧,却又暗含着整个时代的悲剧。
夹缝中挣扎的艾菲与爱玛:试比较《艾菲·布里斯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季文心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比较   艾菲   爱玛  
描述: 在福楼拜和冯塔纳笔下,两位处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女性艾菲与爱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拥有美好的天性,却在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最终不得不走向毁灭。她们的人生是个人的悲剧,却又暗含着整个时代的悲剧。
浅析工业革命前后乡村年轻妇女的观念——以《爱玛》为中心
作者: 张云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思想观念   妇女   工业革命  
描述: 在西方社会中世纪历史上,社会一直处于男权的统治下,妇女大多一直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工业革命不仅为英国带来强大的生产力,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也引起了变化.同时影响到了英国女性,工业革命成为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不仅中上等阶层妇女还有普通劳动妇女,其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女作家,在她们的笔下刻画的女性人物,有着当时历史背景影响的烙印.笔者以英国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爱玛》为中心,浅析其作品时代背景前后乡村年轻妇女的观念.
从《爱玛》中看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作者: 史笑嵩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自我意识   婚恋观  
描述: 《爱玛》是奥斯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奥斯丁通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她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解读来看奥斯丁所倡导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情感——物化爱情的悲剧——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误区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爱玛   爱情悲剧   《包法利夫人》  
描述: 爱玛的爱情始于诗意的幻想,终于堕落的欲望。她一辈子以“爱”为理想和人生寄托,可在实践“爱”的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于情欲的满足和物欲的享受,与追求爱情的初衷背道而驰。爱玛对爱情的认识存在误区,她的爱情悲剧实质是异化的悲剧,即把爱的实现建立在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之上,结果物化了爱情,也物化了自己,最终变成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爱情观及其实践对当代女性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The Image of Emma Shaped by Irony
作者: 王红丽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反讽  
描述: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性小说家。她先声夺人,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发出了女性主义的呼声。长期以来,女性被剥夺了在智力和文化上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世俗偏见认为,女性无论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都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由的意志。而奥斯丁一生共创作的六部小说均把年轻的女性作为第一主人公,提到读者的第一视野,确立了女性身份,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同样,在其作品《爱玛》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年轻、漂亮、聪明、令人喜爱的女主人公爱玛。作品《爱玛》自1816年问世以来,受
爱情追求的真谛:论爱玛、安娜、简爱爱情悲喜剧
作者: 梁媛   来源: 新一代(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安娜   爱情追求   简爱   悲喜剧启示  
描述: 爱玛、安娜、简爱分别是《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宁娜》、《简爱》中的主人公。三位女性生活与不同的国度,地位、身份相差悬殊;性格、气质迥异。她们在长期的精神禁锢之下,女性意识逐步觉醒,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性,都渴望真实的爱情,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爱情出现了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通过对爱玛、安娜、简爱三位女性形象所处时代背景、个性、爱情理念以及所遇男士们等角度来探讨他们各自不同的爱情悲喜剧启示。
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
作者: 宋小艳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爱玛   简·奥斯丁   埃莉诺   女性形象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她塑造了许多可爱而真实的女性角色:埃莉诺、伊丽莎白等女性形象将向奥斯丁一样永远被人们所称道.
简·奥斯汀笔下理想女性的成长之路——以《爱玛》中爱玛性格的转变为例
作者: 李艳娥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中产阶级   简·奥斯汀   性格   女性成长  
描述: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爱玛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19世纪初期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画卷。爱玛作为简·奥斯汀笔下的理想女性,她最初具有明显的旧式中产阶级妇女的性格缺陷,但在中产阶级先进派人物奈特利的影响下,转变为新道德观念下的理想女性,并收获理想的婚姻。爱玛的转变,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简·奥斯汀本人对中产阶级理想女性形象的思考。
阿尼姆斯原型视角观照下的《爱玛》主要女性人物
作者: 刘雪琪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射   爱玛   阿尼姆斯   荣格   女性人物  
描述: 在荣格原型理论之阿尼姆斯原型的观照下,《爱玛》主要女性人物之阿尼姆斯即男性特质,因个体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极大差异。爱玛因阿尼姆斯发展过度而男性特质突出,由其被动投射觅得情感归宿;简·费尔法克斯因阿尼姆斯发展适度而提供合理补偿,其正确投射成就美满姻缘;哈丽埃特则因阿尼姆斯发展不足而女性特质浓重,异性交往经历使其得到促发,并最终正确投射。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