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比较研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69 条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妇女观之比较
-
作者:
李韶华
来源: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柳梦梅
中国古代
杜丽娘
爱情
莎士比亚
比较研究
妇女观
女性形象
汤显祖
-
描述: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伟大艺术家。据日本研究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的介绍: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可见,两位作家生活于同一个世纪,想必两位作家定有众多的共同之处,本文仅以两位剧作家所创造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看看中西方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如何安排他们的女主人公的命运及生活,由此分析两位艺术家的妇女观之异同,从而透视中西方此时期女性的地位问题。
-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
-
作者:
赵慧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传统
女性研究
女性解放
社会生活
比较研究
女性人类学
女性参政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现实研究
-
描述: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赵慧珠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逐渐深入,女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女性研究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女性研究的进展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女性研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与症结?今后如何寻找恰当的生长...
-
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的比较研究(摘要)
-
作者:
姜伯勤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粟特
西安地区
宫廷
敦煌莫高窟
敦煌艺术
敦煌壁画
比较研究
伎乐图
唐墓壁画
供养人
-
描述:
1975年,苏联学者阿尔巴乌姆出版了《阿弗拉西阿勃绘画》一书。在论述康国古都宫廷中央正厅北壁壁画(图一)时,指出壁画上女性形象的发型具有七——八世纪的中国特征。将头发“用发?加以固定,此象七至八世纪中国女性头饰的特征,此点可由敦煌绘画来加以确认”。这是将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1982年,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中,肯定了康国古都
-
《屈原》与《李尔王》初探
-
作者:
和富弥生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电颂
《李尔王》
历史剧《屈原》
徐迟
比较文学
郭沫若
莎士比亚
艺术形象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
描述:
《屈原》与《李尔王》初探
-
2007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师范学院
东北方言
英语课堂教学
问题探析
大学生
人文精神
比较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2007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
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目索引
-
作者:
暂无
来源:
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哲学社会科学版
浅论
价值观教育
比较研究
小城镇
女性形象
现状调查
孝感学院
孝文化
-
描述:
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目索引
-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人文社会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
学报
民事诉讼
大学生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关系辨析
-
描述: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6期总第204—209期总目次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学术渊源
社会主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云南省
比较研究
人力资源
明代云南
女性形象
问题研究
-
描述:
~~
-
现代与传统之间:杨德昌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陈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析
传统与现代
张艺谋
杨德昌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银幕
文化地理学
文化批判
两岸三地
王家卫电影
社会现代化
新电影运动
都市
国族想象
传统和现代
文化背景
比较研究
女性群像
台湾社会
-
描述:
综观杨德昌所有电影,女性形象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希望通过梳理解读这一系列从少女到老妪的都市女性群像,透视杨德昌的性别意识及文化批判立场,探究此一众女性形象与台湾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与张艺谋、王家卫电影中的女性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岸三地不同父权文化背景下的银幕女性形象是如何被曲折隐秘地呈现为一定的国族想象和家国寓言的。 本文的第一章先从时间维度作跨文本分析,追溯台湾过往影史和新电影运动中的女性形象的流变,这些姿态万千的女性形像拼贴出了台湾银幕女性的驳杂底色。而与其他导演大异其趣的是,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