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比较研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69 条
-
1920-1930年代玄镇健和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何燕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玄镇健
老舍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
描述:
1920-1930年代,韩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殖民统治之下,中国也正经历着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军阀的频频混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韩两国女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沉重压迫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另一方面,韩国女性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开始觉醒,中国女性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追求在教育、经济等领域的权利,以及恋爱与婚姻自由。这一时期,中韩著名作家玄镇健和老舍开始关注女性,在作品中刻画了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作为帝国主义殖民时期的两位作家,他们身上具有很多共同点。在生活经历方面,既是现实主义作家
-
韩中谚语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
作者:
郭鹤鸣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谚语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
描述:
谚语作为一种在人们群众中广为流传且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简洁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国家的社会意识结构及民族心理。韩中两国由于受到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谚语方面表现出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两国的谚语对特定文化符号的诠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先将韩中两国谚语中反映女性形象的部分筛选出来,从“女性的外貌”,“女性的性情及特点”,“女性的言行”,“女性的社会活动及经济能力”,“女性的命运”等5个方面,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在韩国及中
-
1920年代郁达夫和玄镇健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唐业亮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压迫
现实主义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的类似性,在近现代时期,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都遭受过民族危难的时刻。正因为如此,作为冲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先驱的热血文人利用手中的笔,展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女性阶层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权利。1920年代是中韩近代小说的确立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作家郁达夫和玄振健在他们作品中开始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的女性形象。郁达夫和玄振健都是殖民地统治时期的文学家。除此之外,
-
《德伯家的苔丝》和《我的安东妮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
作者:
王文睿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我的安东妮亚》
《德伯家的苔丝》
比较研究
-
描述:
法国学者弗朗西丝·德奥博尼(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首先提出生态女性主义概念。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融合的产物,是女性主义者所探求的重要理论之一,也属于生态哲学家研究的范围之列。它从性别视角展开对生态问题的研究,着眼于女性与自然两个维度,指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剥削都深受父权制文化的影响。目前,生态女性主义在女权运动及环境运动中产生重要影响,并迅速发展于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评析作品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文学角度,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性别视角下的“疯女人”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英瑛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疯女人”
性别视角
比较研究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书写“疯女人”不仅仅是女作家的表达权利,也有很多经典形象出现在男作家笔下。本文从性别视角切入,选取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男、女作家叙事下的具有代表性的“疯女人”形象为例,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以新的视角重新解析“疯女人”形象被赋予的品格和特性,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展现两性叙事下“疯女人”形象的异同,探寻其差异性的原因,由此来对该形象群体所蕴藏的复杂的文化意义进行反思。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对几个概念进行界定,并明确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以“疯女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
女权主义视角下比较研究《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
-
作者:
乔炜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爱》
女权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
比较研究
-
描述:
本论文以《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两部小说为分析文本,结合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对两位女主人公简·爱和苔丝进行比较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两位女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中所塑造的不同性格和女性意识以及两位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笔者认为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爱这一人物与托马斯·哈代塑造的苔丝这一形象都深刻体现了女权主义思想在文学中的运用。因此对此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作品的进一步探索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拟从四个方面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首先,本文从婚恋角度出
-
丁玲早期作品与简·奥斯丁作品比较研究
-
作者:
赵星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奥斯丁
丁玲
作品
比较研究
-
描述:
丁玲与简·奥斯丁是近现代中西方具有转折意义的女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而从女性的视角,运用独特的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比如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等,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爱玛》、《劝导》等,都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关注了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两位作家作品在创作题材、主题思想、主要形象和创作方法上的这种突出的相似性,正是我们对她们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然
-
“三言”中话本与拟话本小说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吕海洋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言”
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比较研究
-
描述:
“三言”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其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十年,关于“三言”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三言”是一部话本和拟话本小说的合集这一角度入手,对一部作品中的两类小说进行比较。文中主要从以下四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首先对话本、话本小说、拟话本和拟话本小说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关于这些概念,之前不少学者都做过相关的解释,但各家说法不一。本文第一章通过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对这些概念做了比较科学全面的揭示。此外,本章还在参考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言”中
-
改琦与罗塞蒂女性绘画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付蕊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改琦与罗塞蒂
女性绘画形象
比较研究
-
描述: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女性绘画形象一直以来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中国清朝仕女画家改琦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拉斐尔前派的倡导人但丁?罗塞蒂都是女性题材绘画的杰出人物,他们以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征服了无数的观赏者。同样是描绘女性绘画形象,由于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审美特征、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的不同,改琦与罗塞蒂所表现出的女性形象具有不同的特质,而他们却共同展示着女性忧郁美的独特魅力。本文立足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中国和英国背景下,选取改琦和罗塞蒂所塑造的忧郁女性绘画形象为分析比较的主体来探讨改琦与罗塞蒂女性
-
《淮南子》与《左传》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徐崇亮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左传》
比较研究
人物形象
《淮南子》
-
描述:
《淮南子》是一部以哲理为主的著作,但不是空洞的推论,它丰富的思想是需要大量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例来揭示。《左传》作为一部列国编年史,记录了大量历史人物,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本论文通过对《淮南子》与《左传》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来探索《淮南子》选取《左传》中人物形象的用意及方式,并分析《左传》与《淮南子》在描写人物与评价人物的不同之处,进而对比《左传》与《淮南子》在历史观、政治观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绪论。分为三节。第一节《淮南子》人物研究概论,介绍了淮南王刘安的著述以及近些年来《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