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母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74 条
-
《磨砺》之女性主义刍议
-
作者:
谢周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女性性欲
《磨砺》
女性意识
母性
-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是当代英国文坛多产的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先后获得过布莱克纪念奖、爱·摩·福斯特奖等多项文学大奖,1980年还被授予皇家CBE勋爵爵位。在世界文坛,德拉布尔因其崇高声誉,常常是文学批评家和女性读者所热衷追踪的对象,而在中国,我们对她的研究却还刚刚开始。
德拉布尔以善于写英国社会变迁及妇女生活处境的题材而著称。由于受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强大的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德拉布尔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处境。她描写知识妇女在男权社
-
生命与书写的辩证—严歌苓创作论
-
作者:
简汝兑
来源:
中兴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母性
少女
创作
严歌苓
-
描述:
嚴歌苓是目前最為國人所熟知的華文女作家,她藉文學獎在台灣嶄露頭角,並獲得廣大的迴響。從嚴歌苓出版的小說、散文及受訪的圖像照片裡觀察,她在文學國度中追求屬於自己的位置,他者在觀看自己時,自己又以精心打扮的種種容貌姿態被觀看,尤其是受過舞蹈訓練的嚴歌苓,她努力經營那一舉手、一投足,她站在一個主流位置外的邊緣地帶,逕自展放自我,積極追求自我展現的認同。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不時間雜嚴歌苓的身影,且善用第一人稱的「我」的敘事觀點,以及自傳成分極濃的書寫,讓嚴歌苓和女主角在外貌上相似外,連同經歷也如出一轍。小說視角的轉
-
女性在民间视角下的诗学观照——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曹新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
民间视角
执拗
诗学观照
女性
劳动
-
描述:
,被赋予了温润的母性韵致、日常劳动的生命情趣、简单与执拗的性格情韵等审美内涵,这决定了她的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奥尼尔《奇异的插曲》与《悲悼》中的女性观
-
作者:
甲鲁海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奇异的插曲》
母性
《悲悼》
两性冲突
奉献
-
描述:
在《奇异的插曲》与《悲悼》中,尤金.奥尼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充满母性情怀和奉献精神的女性的赞赏,同时就两性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不满父权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但并不主张女性为反抗
-
名声与牺牲主题下的天使与“妖女”形象——评《红颜》中的小云形象
-
作者:
朱茂青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
母性
名声
男性社会
天使
拯救
-
描述:
的母性,从而完成了自我的内心精神的拯救与超越,承担起拯救男人的天使角色,为自己,为儿子,也是为了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社会。
-
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张敏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宽恕
母性
方式
爱情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抗争
-
描述:
本论文注重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整体解读,论述严歌苓对女性形象的独特书写和认识,以及她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独特方式和塑造如此女性形象的内在原因。第一章论述严歌苓笔下不同系列女性形象的内涵和特质。严歌苓以女性视角关注女性人生,小说覆盖面广,从战乱时期的勇敢聪慧的女性到文革时期被扭曲摧毁的女性,从善良宽容的乡村女性、妓女到新时期追求新生活的女留学生和新移民女性,严歌苓都给予关注。严歌苓始终关注底层的女性弱者,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她们为了生活、爱情而认真坚强地活着,在顺从和抗争命运之
-
困境中的突围:身体的离乡与精神的返乡——严歌苓小说中的新移民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沈佳梅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新移民女性
混杂性
母性
沟通态身体
严歌苓
-
描述:
在严歌苓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新移民小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新移民小说的主人公又大多以女性为主。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在跨文化实践越来越普遍的前提下,对严歌苓笔下新移民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严歌苓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新移民女性的物质焦虑,这种物质焦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后发现代化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面对物质困境,她们的“身体”作为商品出现在资本文明之中,“沟通态身体”被“异化”。她们在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之后,“身体”的“异化”又导致了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身体离乡”。 在后殖民批评视
-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雷倩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的构想
玛丽·雪莱
女性意识
叙事结构
母性
自我
-
描述:
自玛丽·雪莱1818年首次发表《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哥特式小说,科幻小说的典范,开创了浪漫主义恐怖小说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玛丽·雪莱及其作品《弗兰肯斯坦》的研究表明它不仅是女性作家早期文学作品之一,而且它反映了处于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女性角色和女性生活。本论文是《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探讨和研究了玛丽·雪莱的丰富的女性意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父权社会中,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反映出社会对女性构想,同时,这样的叙事结构也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并颠覆了占统治
-
逐自由之爱:论拜伦《唐璜》中女性情欲反叛之能动性
-
作者:
陈正芬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拜伦
唐璜
母性
浪漫主义
排拒
女性情欲
-
描述:
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曾經說過「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份,卻是女人生命的全部」這樣的至理名言。 在他人生的經歷中,與女人的繾綣情事也占了他生命中極重要的部分,而這樣豐沛的情感之下,卻也使他創造作出這多浪漫作品,所以我們清楚可見,拜倫的作品大都和女性有關。 在《唐璜》中,不但充滿了許多浪漫的色彩,也透露出 “把握當下愛情”這個主題的重要性。 本論文即主要探討《唐璜》中描述女性的各種形象,積極逐愛的經驗及諷刺口吻中的內在衝突,以及歷來批評的謬誤之處。 事實上,拜倫並不是主要嘲諷女性的本質,而是要藉由女性意象來讚揚愛情
-
女儿的悲歌:物质世界里母性的缺失
-
作者:
张丹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八春》
《沉香屑第一炉香》
悲歌
女儿
母性
物质世界
《金锁记》
女性形象
-
描述:
综观张爱玲的数部小说,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十八春》等,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感慨。读者们眼睁睁的看着一部部女儿的悲歌的演绎,却无能为力;其中的母亲形象更是令读者感到可恨可气可怨和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