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拜伦】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华兹华斯与拜伦诗歌中完美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
作者:
周淑莉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华兹华斯
拜伦
浪漫主义
-
描述: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两人在诗歌中塑造了有巨大差异类型的完美女性形象。本文对两位诗人在塑造不同完美
-
拜伦女性观浅论
-
作者:
马旭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拜伦
女性主义
思维和意识界限
-
描述: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自然地关注到了女性这个被束缚和囚禁的群体。从他笔下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拜伦对女性怀有的一种矛盾的心理。拜伦一方面同情女性,热情歌颂女性
-
拜伦的女性观
-
作者:
彭江浩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原型
菲勒斯中心
女性观
拜伦
-
描述: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
-
拜伦的女性观初探
-
作者:
刘明景
谢欢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拜伦
男性
-
描述: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拜伦塑造了许多伟大的"拜伦式英雄"的男性人物形象。但由于作者受到基督教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且有着曲折的生活经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始终被看作是男性的工具和财产,甚至被夺去了发言的权力。
-
浅析《唐璜》中拜伦的人格体现
-
作者:
朱琼琼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拜伦
唐璜
自由
"阿尼玛"原型
-
描述: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待生活、自由、爱情及死亡的态度.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并且拜伦在这篇叙事诗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
-
拜伦的生命伦理论
-
作者:
梁桂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拜伦
宗教
生命伦理
-
描述:
从当代生命伦理学角度看,拜伦是一个十分热爱并注重生命感觉的伟大诗人,其生命伦理意识有着鲜明的个体特征:从生命个体出发,讲究生命的质量,追求享乐、情爱的现实人生;爱其所爱,乐其所乐,从容面对死亡,属于
-
比较视野中的完美女性形象——以但丁与拜伦两组诗为例
-
作者:
任亮娥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但丁
比较
拜伦
抒情诗
-
描述:
但丁(Dante Alighieri)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属于不同的文学流派,用不同语言进行创作,抒发他们的追求与理想,记录他们的心灵历程
-
拜伦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余晖
来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话语
诗歌
拜伦
心理分析
女性主义
-
描述: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杰出诗人拜伦有其诗歌创造性和感染性的魅力,其诗歌不乏对女性的身体、思想、感情和女性挣扎、反抗、斗争的描写。本文运用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对其诗歌中对女性身体,心理,斗争的描写所反映出
-
天才吧
-
作者:
John
Homans
赵萌萌
来源:
商业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者
拜伦
沃尔特
艾萨克
开篇
天才
女性人物
-
描述: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新书《创新者》(The Innovatots)的开篇人物是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她是拜伦勋爵的女儿,是书中少有的“不做背后的女人”的女性人物。
-
逐自由之爱:论拜伦《唐璜》中女性情欲反叛之能动性
-
作者:
陈正芬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拜伦
唐璜
母性
浪漫主义
排拒
女性情欲
-
描述:
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曾經說過「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份,卻是女人生命的全部」這樣的至理名言。 在他人生的經歷中,與女人的繾綣情事也占了他生命中極重要的部分,而這樣豐沛的情感之下,卻也使他創造作出這多浪漫作品,所以我們清楚可見,拜倫的作品大都和女性有關。 在《唐璜》中,不但充滿了許多浪漫的色彩,也透露出 “把握當下愛情”這個主題的重要性。 本論文即主要探討《唐璜》中描述女性的各種形象,積極逐愛的經驗及諷刺口吻中的內在衝突,以及歷來批評的謬誤之處。 事實上,拜倫並不是主要嘲諷女性的本質,而是要藉由女性意象來讚揚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