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角度看杨必《名利场》译本中译者女性身影的显现
作者: 韩云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杨必   性别身份   《名利场》  
描述: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性别问题已经渗透到语言研究领域并与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翻译与女性的关系似乎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其被比作不忠的美人也早已由来已久。女性主义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范围,给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注入了新鲜活力。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女性用语通常被认为更加细致琐碎,谈话语气往往显示出更强的不确定性。而在语言风格方面,女性反而比男性更为标准。英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将两性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了归纳,指出女性用语明显不同于男性的六个方面:词汇如颜色词的使用,感
翻译中的性别
作者: 谢娅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必   翻译   名利场   萨克雷   性别  
描述: 翻译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向其他学术领域开放,并且在积极吸收其他元素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经过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的“语言学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文化转向”。这一转向具有重大意义,它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维度,女性主义便是其中振奋人心的一种研究视角。由于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性别”成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由文化构建的“性别”概念也由此进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性别研究与翻译研究的结合激起了翻译领域有关性别问题的热烈讨论,女性翻译家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重新发掘和重新阅读。借助“性别
《名利场》二译本的性别差异:女性译家杨必译本与男性译家彭长江译本
作者: 杜颖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杨必   彭长江   修辞手法   背景   性别差异   人物形象   《名利场》   性别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四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作为其中一个分支,性别差异不但见于描述翻译的隐喻,而且贯穿于翻译实践,表现在女性借以理解和从事她们的写作活动的特定社会和历史的形式中(Simon,1996:2)。《名利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萨克雷的大作,这部作品是以两个女性的命运为主线的。作家检验了女性在一个极度剥削的男性世界中的地位。女性的生存现状,在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都引起了作者的同情。在其作品中表现为对女性人物生存状态的她们性格特点的描写。作为建国后首先关注萨克雷的学者之一,杨必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