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无法埋没”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岳峰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神话
文化身份
爱德华时代
欧洲中心主义
-
描述:
本文着重分析约瑟夫·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认为,作者有意识地强化男∕女和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期盼这种充满男性力度的美学风格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拯救的良药。然而小说叙事主人公近乎独白的叙事方式与自相矛盾的男性叙事话语,最终颠覆了其主观意图,女性反而从被隐藏的文本深层结构里浮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有力且富于光彩的,使得康拉德式的"拯救"在非洲原始丛林里无法摆脱尴尬的命运,并最终折射出作者的男性中心意识和欧洲中心主义的虚妄。
-
谭恩美作品中华裔女性的形象分析
-
作者:
马玉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华裔女性形象
谭恩美
-
描述:
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因为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和作为一名女性的敏锐眼光,她发现了所有华裔女性所面临的一个最困扰的问题,那就是陷入身份含糊不清、不被认可的状态.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许多华裔女性形象的悲惨遭遇,以及她们对追求幸福的强烈渴望.本文以谭恩美的第一部成名小说《喜福会》为例,从后殖民角度和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谭恩美作品笔下的华裔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探究她们与殖民主义进行反抗过程中思想上的觉悟,以及这些华裔女性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积极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
-
《红线》中的女性人物刻画分析
-
作者:
郑小娟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红线》
混杂性
女性人物
-
描述:
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的小说《红线》,以《浮生六记》为文学背景,以佛教轮回转世的思想为基奠,描写了一段一位澳大利亚女性鲁丝来到中国以后,与沈复灵续写前世姻缘的爱情故事。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出发,对周思笔下的鲁丝与韩两位女性人物的描写作了简要分析,并研究了从文中女性人物的文化身份上体现的中澳文化的混杂性。
-
文化:从水仙花到谭恩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嬗变
-
作者:
王树振
来源:
南北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嬗变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
描述:
通过对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美国华裔女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分析研究,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嬗变,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华裔女作家在面临身份危机时所选择的不同文化身份,揭示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总体语境的变迁状况。这对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我们选择文化身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戴乃迭译介活动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译介
-
作者:
王惠萍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戴乃迭
翻译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籍翻译家戴乃迭的双重文化身份和女性主义思想使她的译介活动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戴乃迭通过本土化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积极地向海外译介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她的译文提升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使中国女性的声音被世界所听见。
-
从水仙花到谭恩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萱变
-
作者:
王树振
来源:
南北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嬗变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
描述:
从水仙花到谭恩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萱变
-
文化身份与本土书写——加拿大当代女诗人达尔·勃兰特访谈录
-
作者:
韩启群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本土书写
达尔·勃兰特访谈
加拿大当代文学
-
描述:
作为当代加拿大文坛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达尔·勃兰特(DiBrandt)不但在诗歌创作领域享誉盛名,在加拿大文学批评界也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本访谈从达尔·勃兰特门诺教背景开始,涉及20世纪加拿大文学的发展历程、当代加拿大文学的多元创作、加拿大女性文学、加拿大西部草原文学等多个论题。达尔·勃兰特在访谈中,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和从事文学批评的经历,阐述了自己对于加拿大文化身份与本土书写辩证关系的独到思考。
-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
作者:
吕曼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人道主义
男性创作
妓女形象
-
描述:
妓女形象作为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一类群体,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女性身份而在中外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她们不仅受到作家的青睐,相关文学作品也往往得到研究者的多重关注。19世纪的法国文学中汇集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妓女形象,本文拟对她们作群体性关照,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研究,探求隐藏在形象背后的19世纪法国妇女生存状况、社会文化特征以及文艺思想变迁。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追溯了中外妓女形象的历史渊源并提出了本选题的意义,其次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多集中于单个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而很少有学者把她
-
从《他们眼望上苍》看非裔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
-
作者:
黄真真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重构
《他们眼望上苍》
非裔女性形象
困惑
-
描述:
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对于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他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中,佐拉·尼尔·赫斯顿用黑人口语艺术化的表达,通过一位非裔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反映了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和重构等问题,展示了她对于保存黑人传统习俗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她的文学表述已经在呼吁如何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氛围中建构非裔形象的文化身份,尤其是非裔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