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菲利普斯历史小说中的边缘叙事
作者: 郭德艳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创伤   受难者   卡里尔·菲利普斯   边缘群体  
描述: 当代英国小说家卡里尔·菲利普斯在其所创作的历史小说中对奴隶贸易、二战中的屠犹事件以及战后加勒比海人民的移民经历进行了多层次与多维度的全景再现。他以区别于西方主流作家的视角记录了边缘群体的创伤历史。菲利普斯笔下的黑人形象完全颠覆了白人文学中对黑人的类型化塑造,揭示了种族屠杀给犹太人带来的巨大创伤,所刻画的女性人物打破了传统的男权意识对于女性形象的设定。菲利普斯将边缘群体的经历置于叙事中心,让失语状态下的他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将自己的故事写入历史。
超越两性二元对立:《海上无航标》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昌玲   韦虹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记体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通过对英国女作家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海上无航标》中女性形象和颇具内在女性气质的男主人公形象的具体分析以及二者关系的审视,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小说中男/女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和谐三角关系的成因及现代人双性同体身份的建构设想。
拜厄特《占有》中女性谱系的重建
作者: 李碧慧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里加蕾   女性书写   拜厄特   女性谱系  
描述: 在拜厄特的布克奖获奖作品《占有》中,女仙梅露西娜、女诗人兰蒙特和女学者贝利这三位女性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明星一样璀璨。在伊里加蕾关于女性谱系和母女关系的理论观照下,拜厄特通过语言使处于不同时空的三位女性串联起一条从远古时代到维多利亚时期再到当代的女性谱系,让她们各得其所,各有所获。拜厄特在小说中对女性书写女性、女性追溯女性历史的展示传达出她对理想女性关系的真心期盼,以及对消解男权文化霸权,让女性集体发声,言说自我所作出的成功尝试。
《亚当·比德》中的自然与超自然
作者: 徐颖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自然   基督教情感   融合   自然   异教  
描述: 《亚当·比德》既是一部描摹前工业社会的农耕牧歌,又是一篇道德寓言。乔治·艾略特分别使两位女性人物成为小说中自然与超自然因素的人格化身。赫蒂的自然主义代表了农耕社群抛弃基督教规约,复归唯我享乐本能的异教倾向,而秉持超自然主义的黛娜则以强大的基督教情感来赎救苦难者和有罪者。黛娜和亚当·比德的结合反映了自然与超自然力量在信仰世界的融合。
《永恒的女性》中女性的探寻自我之旅
作者: 吴兆颖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罗萨里奥·卡斯特亚诺斯   女性主义  
描述: 墨西哥著名女作家、诗人罗萨里奥·卡斯特亚诺斯最后一部戏剧作品《永恒的女性》通过女主人公卢皮塔在美发厅神奇的经历展示了墨西哥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剧中的女性人物或是按照男性为本体的价值体系为女性制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成为男性所需要的女人;或是勇于打破大众文化对于女性定型化的思维,选择成为自己,决定自己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这部三幕喜剧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准则,多侧面地展现了现代墨西哥不同职业女性的生活,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佳作。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戴乃迭译介活动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译介
作者: 王惠萍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戴乃迭   翻译   女性主义  
描述: 英籍翻译家戴乃迭的双重文化身份和女性主义思想使她的译介活动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戴乃迭通过本土化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积极地向海外译介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她的译文提升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使中国女性的声音被世界所听见。
论海伦·嘉纳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后现代转向
作者: 康晓秋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和谐  
描述: 女性主义在与后现代主义结合后产生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二元,提倡多元。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男女平等观是一种全新的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从对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新解读可以看出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在突破传统、建构女性话语和新的两性关系方面所作出的大胆尝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