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救赎】搜索到相关结果 87 条
-
堕落与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介新娘”
-
作者:
王志耕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堕落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介新娘
-
描述: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原型形象中 ,女性人物是深具文化意蕴的一类。依照弗莱的理论 ,她们可归入“中介新娘”原型。中介新娘是堕落的 ,但并不邪恶 ,她们“爱多”的品质成为拯救———自我救赎和拯救他人———的条件
-
超越世俗的爱恋——论徐小斌《天鹅》的爱情书写
-
作者:
吴彦杰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叙事
爱情
超凡脱俗
-
描述:
在女性文学中,爱情书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徐小斌的《天鹅》既是一部释爱之书,又是一部通达心灵的灵魂之作。徐小斌的《天鹅》构建了理性主义爱情,展示了一份超凡脱俗的爱恋,并且在爱情中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天鹅》演绎了一段神性的爱恋。
-
女性、自然与救赎: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
作者:
张宝国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 Mackinnon 43).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遭受重创,人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之中,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而这一主题在19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现.文章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简·爱》和《弗洛斯河上
-
凝视崇高 救赎当下
-
作者:
张厚萍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救赎
毕淑敏小说
崇高
-
描述:
”和“解构”的时代,凝视崇高,以笔为旗,坚守文学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军神的礼赞、对生命文化的吟咏,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冷静处方,救赎当下,最终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美好
-
论毕淑敏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和救赎意识
-
作者:
吴锦西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毕淑敏
救赎
生命意识
-
描述:
毕淑敏怀着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和对人心的救赎情怀,将“治病救人”视为己任。她不仅关注和救治人的生命,更是关怀和救助人的灵魂。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昆仑山上可爱的女兵,还是现实社会中艰辛的普通百姓,无论是
-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救赎
-
作者:
郝敏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救赎
困境
现代知识女性
-
描述:
》(1963)、《磨砺》(1965)、《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为研究对象,探索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实现救赎的途径。与传统女性不同,现代知识女性
-
论黑塞早中期小说中的女性救赎
-
作者:
陈琳娜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爱
黑塞
女性
-
描述:
始终关注人与世界、与自身的关系,因此其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不同阶段的人与外界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救赎渴望。本论文试图从黑塞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入手,借助女性形象的分析,从自然之女、欲望的张扬、生活之母的伟大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苦难书写
-
作者:
杨扬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超越
苦难
-
描述:
严歌苓的小说多写悲剧,苦难是其创作的重要主题。苦与痛的炼狱,爱与生的困扰,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的纠结,人性伦理与民族政治的缠绕构成了她小说中的重要内容。作家从不回避苦难,甚至有时着意铺张,借助苦难叙事,让人体会到在生活困境中生命力量的强大和主体意志的坚韧,从而展示出人性的精神力度和灵魂光彩。与一般跨文化写作的作家不同,文化认同危机和文化身份冲突不是严歌苓叙事的重心。作家一以贯之地表达着人性失落的焦虑。严格说来,严歌苓的苦难书写,不是对苦难形而上的追问,而是在形而下的层面感悟生命的可贵。作为一位悲天悯人的作家
-
苏童小说中的复仇情结
-
作者:
朱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仇
救赎
残缺
苏童
-
描述: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就突出、风格独特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以江南的“城北地带”、“枫杨树乡村”、“香椿树街”为半径,为我们塑造了具有苏童特色的“南方世界”,本文力图在认真阅读文本,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复仇情结这个角度切入,研究分析苏童小说。第一个章节主要是系统分析一下复仇在苏童作品中的主要表现以及其特点,第二个章节则深入到复仇者的内心,深层次地分析苏童笔下的人物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复仇,第三个章节是从复仇者复仇的最终结果出发,分析复仇人物的悲剧性以及由此窥到的苏童作品的悲剧美感。苏童自198
-
《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的精神危机解读
-
作者:
于慧婷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信仰危机
救赎
身份危机
情感危机
-
描述: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他的创作重点始终围绕着现代化背景下犹太民族和犹太文化的生存挑战。《卢布林的魔术师》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格描写的主人公雅夏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也不是犹太社区的特定成员,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犹太社区的犹太个体。主人公雅夏是新型犹太人的一个缩影,他在放弃了传统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后,回归了犹太传统。作为犹太教文化和异教文化的局外人,雅夏的精神危机贯穿了全文。本文通过对《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要人物及其环境的分析,从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