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曹禺笔下的痛苦人生——兼论曹禺的女性观
作者: 赵灿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毁灭   女性观   阉割  
描述: 曹禺的戏剧作品里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活、灵肉丰富、充满质感的女性人物 ,她们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曹禺对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充满同情与欣赏。相反 ,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羸弱、无能、痛苦、不能自救的男人 ,是在人类的进化链条中被否定的人物。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他们的人生都充满了痛苦的哀叹。
堕落与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介新娘”
作者: 王志耕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堕落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介新娘  
描述: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原型形象中 ,女性人物是深具文化意蕴的一类。依照弗莱的理论 ,她们可归入“中介新娘”原型。中介新娘是堕落的 ,但并不邪恶 ,她们“爱多”的品质成为拯救———自我救赎和拯救他人———的条件
超越世俗的爱恋——论徐小斌《天鹅》的爱情书写
作者: 吴彦杰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叙事   爱情   超凡脱俗  
描述: 在女性文学中,爱情书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徐小斌的《天鹅》既是一部释爱之书,又是一部通达心灵的灵魂之作。徐小斌的《天鹅》构建了理性主义爱情,展示了一份超凡脱俗的爱恋,并且在爱情中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救赎,《天鹅》演绎了一段神性的爱恋。
女性、自然与救赎: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作者: 张宝国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 Mackinnon 43).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遭受重创,人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之中,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而这一主题在19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现.文章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简·爱》和《弗洛斯河上
凝视崇高 救赎当下
作者: 张厚萍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救赎   毕淑敏小说   崇高  
描述: ”和“解构”的时代,凝视崇高,以笔为旗,坚守文学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军神的礼赞、对生命文化的吟咏,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冷静处方,救赎当下,最终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美好
《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的精神危机解读
作者: 于慧婷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信仰危机   救赎   身份危机   情感危机  
描述: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他的创作重点始终围绕着现代化背景下犹太民族和犹太文化的生存挑战。《卢布林的魔术师》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格描写的主人公雅夏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也不是犹太社区的特定成员,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犹太社区的犹太个体。主人公雅夏是新型犹太人的一个缩影,他在放弃了传统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后,回归了犹太传统。作为犹太教文化和异教文化的局外人,雅夏的精神危机贯穿了全文。本文通过对《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要人物及其环境的分析,从
铁凝小说中女性“出走”母题探究
作者: 葛冉冉   来源: 温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出走   铁凝   女性  
描述: “出走”行为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和精神欲求,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女性往往将“出走”作为争取权利反抗压迫的一种手段。铁凝作为文革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她对历史与生命有了更多的质疑与追问。铁凝笔下女性的“出走”包括很多方面,有精神上的出走,即对“菲乐斯”社会的突围与叛离;有“空间”形态的狼奔豕突,如突然间的离家出走;有身体性的破茧与主体性的张扬;有话语权的重新获得等诸多样式。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对铁凝笔下女性人物的“出走”行为进行阐述。第一章,首先对“母题”与“出走”的慨念进行阐述。其次对中国女性
殊途同归: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章灵芝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身体写作   民间写作  
描述: 殊途同归: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创作
何处是归程:《生死场》金枝的女性生命救赎意识解读
作者: 张丽军   姜现甲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救赎   《生死场》   萧红   金枝  
描述: 史上早期女性作家们探索女性生存救赎之路的几种基本模式,也寄寓着萧红自身多舛的人生际遇和不屈的悲壮反抗。萧红塑造的金枝人物形象突破了冰心、庐隐、冯沅君等小说笔下的女性人物的狭小空间,在低度的女性天空,顽强而坚韧地探寻生命的可能高度。
历史·女性·救赎
作者: 王卉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历史   《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   女性  
描述: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选取了国内作家较少触及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以中篇小说的架构,回望了那个历史事件,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关注和良知.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人物的形象和心态,同时展现了女性在那场灾难中受到的非人伤害.小说末尾,金陵十三钗的舍身赴死,是灵魂的自我救赎,也是人性之花的美丽绽放.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