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意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96 条
-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意义思考
-
作者:
王晶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脉络
意义
19世纪
英国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文学创作脉络与意义,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作出客观评价,并且也为我们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
浅析中西方女性文学主题思想与写作手法异同
-
作者:
曾妍
谢剑玲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比较
中西方女性文学
意义
主题思想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女性的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比较的方面有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当然,同为女性文学,本文也提到两者的共同之处。最后,文章指出了将中西方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的积极意义。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的形成及意义
-
作者:
刘洁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
女权主义
婚姻经历
庐隐
婚恋观
-
描述:
的联系。本文把庐隐生平经历作为主要出发点,将其生平婚恋经历作为中心视角和主体对象,对其短暂生命中的几段婚恋经历进行详细解读,力图再现女性最真实的经验与声音,并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经典理论,肯定庐隐女性意识特别是女性婚恋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于中国妇女思想解放的意义。
-
女性文学:狂欢于“私人化”写作的坚冰上
-
作者:
孙秀昌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意义
局限
女性文学
出路
-
描述: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
-
境遇式女性关怀—刘震云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武建树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震云
境遇式女性关怀
意义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第一章对刘震云笔下的女性作整体概括,认为刘震云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三类代表:李爱莲代表沦落的传统女性;伍月代表觉醒的现代女性;李雪莲则是当下底层女性反抗的真实写照。第二章通过其女性形象的变迁和与方方、阎连科等比较得出刘震云对女性形象的书写是“境遇式女性关怀”。他从不重视女性的命运,到对女性渐渐关注直至在自己创作的顶峰时段才推出第一部明确的女性意识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当代其他作家,每一个女性都贴上了鲜明的是刘氏标签。我们看到了作家正视女性肯定女权的努力。刘震云的女性观念不同于西方理论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笔下“叛逆”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殷银花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大悲剧家悲剧
意义
叛逆女性
局限
审美阐释
-
描述: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笔下,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构成了希腊悲剧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体系。其中,敢爱敢恨最终杀子报复负心丈夫的美狄亚、嫉恶如仇而弑夫的克吕泰墨斯特拉、勇敢无惧以至于违抗禁令的安提戈涅、倔强不屈而大胆申诉的赫卡柏、卡珊德拉和安德洛玛刻等都是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叛逆女性形象。然则,叛逆女性形象的背后却隐含了可发掘的审美意蕴。敢爱敢恨的美狄亚自主选择配偶,并用实际行动对不公平的婚姻制度进行了决绝的反击,其痛苦杀子的行为展现了其对爱情的执着;嫉恶如仇的克吕泰墨斯特拉,她虽是一介女流之辈,却拥有着管理城邦的
-
朴景利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赛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义
女性形象研究
性格
类型分类
朴景利
-
描述:
等的思考。本文首先探讨了关于朴景利小说及人物形象的各种研究,介绍了研究现状。同时也说明了进行女性人物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目的与方法。本文将朴景利小说分为两大部分,即初中期小说和后期大河小说《土地》。对这
-
《左传》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绍燕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义
特色
成因
女性
类型
-
描述:
具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左传》中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在论述她们性格特点的同时,指出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这些女性形象,从而体现了《左传》的艺术特色。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左传》中女性
-
异乡的创作:论沈苇的诗歌创作
-
作者:
苏婷婷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乡
沈苇
诗歌
异乡
意义
-
描述:
诗人沈苇出生于浙江湖州水乡,后来却远离富饶安逸的江南故土,于1988年远走新疆,到天山脚下一个小县城来寻求新的生活。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大量写诗,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1995年出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在瞬间逗留》,三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高处的深渊》,后又出版了评论集,散文集,游记等,可以说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疆,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新疆壮丽的风景,多民族的聚居,四大文明的交汇,各种不同地貌的存在以及神秘的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在新疆这个地区得以显现,正是这样的新疆造就了现在的他,使得他在新疆20多年完成了
-
论现代都市文化对丁玲及其早期创作的影响
-
作者:
易蕾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意义
早期创作
丁玲
现代
-
描述:
本论文试图从现代都市文化这一视角入手,探讨丁玲早期的都市文化生活体验以及现代都市文化对丁玲及其一生创作的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丁玲的都市文化体验。从丁玲的个人经历出发逐步分析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