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特色】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浅谈当代工笔画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董海鹏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特色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当代工笔人物绘画的发展现状,将女性形象作为绘画题材的作品在工笔画中的表现方式形色各异,并结合张见、陈子、王冠军等画家的绘画特色加以说明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图式。
-
略论叶紫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特色
-
作者:
林国金
吴子斌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
小说
叶紫
女性
-
描述:
叶紫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20世纪30年代农村女性形象。其创作技巧独特,思想底蕴深厚,且散发着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叶紫悲愤的身世对其女性人物创作有深刻影响,他关注农村妇女命运,为她们倾注毕生感情,为她们呐喊。
-
浅析姚晓英小说的女性特色
-
作者:
钱小丽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姚晓英
特色
女性
-
描述:
作为贵州省青年作家,姚晓英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作为女性作家,姚晓英的小说多为自身的感受与抒发,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特色。姚晓英小说的女性特色,主要通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诉求,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女性特色的表达方式呈出来。
-
《华女阿五》体现出的“东方主义”偏见探析
-
作者:
邓萍萍
来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特色
《华女阿五》
-
描述:
“华女阿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社会对华裔女性的偏见,转变了被传统美国文化界妖魔化了的华裔女性形象,构建出人格独立、具有东方特色的华裔女性新形象。文章在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后,着重探析了《华女阿五》所体现的东方主义内涵、东方主义风俗和东方主义家庭道德观,展示出《华女阿五》塑造的华裔女性形象。
-
张爱玲小说《传奇》的特色阐释
-
作者:
张莹莹
张瑜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特色
《传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小说中体现的女性形象、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讨论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即古今结合、中西杂揉,融古典于现代之中,由此呈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
村上春树与安妮宝贝作品特色比较探析
-
作者:
张蕾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
村上春树
安妮宝贝
-
描述:
我国的安妮宝贝和日本的村上春树都以社会转型期的都市为背景,描写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内心的孤独与迷惘.二者作品都涉及都市中的爱情、生死和心灵的主题;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封闭、孤独,但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较多,而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为模式化;在叙事方式上,二者都呈现出文字与结构的不连贯和任意性,情节零散、破碎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
试论“三言”作品的语言特色
-
作者:
苏爱民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三言”
特色
冯梦龙
-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三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婚恋问题、女性形象问题、商人问题、封建官吏形象问题、王学左派思潮问题等思想内容及成书方式、雅俗因素、创作观念等艺术形式方面的探讨,对“三言”的语言特色,多是作为艺术特点的一个方面,且仅多就某一单篇提及,从整体上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
-
刘王立明之妇女思想探析
-
作者:
宋青红
王东平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王立明
妇女运动
特色
思想
-
描述:
婚姻与家庭,社会职责与职业独立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构成其妇女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其鲜明的特色。刘王立明的妇女思想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
-
清代闺阁“山水”诗词创作特色及生态文化意义
-
作者:
赵阳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清代女性
山水诗词
特色
-
描述:
古代女性生活空间狭隘,多囿于四方庭院内。到了清代女性有了相较前代更多地与山水自然接触的机会。相应地,在闺阁诗词中出现了不少以"山水"为题材的创作。这在女性文学史上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论文探讨了清代闺阁山水诗词兴盛的原因、写作面貌和特色,并从生态文化角度分析其存在的意义。
-
评李子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特色——读评论集《净化人的心灵》
-
作者:
侯燕
来源: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子云
批评
特色
女性文学
-
描述:
李子云女性文学批评的风格别具特色,她以一种女性所特有的视角和感受评述批评对象,表述方式既不同于深奥生涩使人难以接受的理论说教,又无片面呆板之类语言,而是批评家同作家及读者所进行的一种真诚、亲切的文学谈话,在娓娓而谈中,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恰当结合,对作家与作品做出了公正且具有启悟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