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 】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辛格笔下的女性
作者:
乔国强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格
犹太教
性别
女性
描述:
有论者认为在辛格的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男性,女性人物在文本中 不过是性别 陪衬而已,并由此得出辛格患有"厌女症"的结论。其实,辛格身为犹太人,从小 深受本民族宗教和文化影响,他在刻画、塑造女性
双性同体:女性性别 的理想——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
作者:
王小航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特·肖班
觉醒
双性同体
性别
描述:
凯特·肖班是美国十九世纪末女性作家。她的《觉醒》因其大胆揭示女性肉体及精神的觉醒而遭当时评论界猛烈抨击并被列为禁书,但后来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推崇。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书中女主人公的内心渴求和外在境遇并分析创作者肖班试图塑造一个具有双性同体人格的新女性形象。
What's in a Field? Women, China, History, and the "What Next?" Question
作者:
贺萧
来源: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
中国
性别
描述:
在2004年11月號的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JAS)中,我發表了一篇名為〈研究現況〉的論文,討論約五百篇關於20世紀中國女性的學術近著。本文參考卻不重述那篇文章。我所採的其實是一種延伸的事後反思方式,以及在悚然不安的狀態下所作的一連串針對近代中國女性研究的建議。我們不該認為,讓性別看得見、聽得見就意味著研究的終結。但如果重視過去三十年來我們所認識到的一切,我們就不能將「性別研究領域」當作成一個疆界確定的空間來繼續挖掘。若將此「領域」視為遇合(conjuncture)而非空間,
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课程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近年来,大陆部分高校开设的女性文学课程将性别 范畴引入文学。与一般文学类选修课相比,这门课程有其独特之处:它在性别 与文学的交汇点上把握课程内容,使之成为女性的、文学的、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三者的具体关系或可表述为:以女性为主体,以文学为本位,以文化为基石。
文学研究:从“女性”到“性别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 ”学术研讨会述要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讨会
文学研究
女性
性别
描述:
2005 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 ”学术研讨会,是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亟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以“文学与性别 ”作为
大众媒介领域女性性别 身份的建构及其解构策略
作者:
盛莉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大众媒介
性别
描述:
传统的性别 观念是在生物决定论和二元体系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巩固的。社会性别 理论从社会建构性别 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性别 观念展开了批判。社会性别 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领域仍然是非常明显的男性优势领域,大众
从性别 差异的角度反思城市规划与设计
作者:
刘丹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设计
决策
理论
性别
描述:
本文首先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妇女运动发展过程的差异,深入探讨我国性别 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女性在城市环境的生存状态,以及将性别 观念引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进而从行为学入手,详细分析男女日常行为的差异,通过
中国妇女政治参与模式与建构
作者:
张佳佳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男女平等
模式建构
性别
描述:
。一个流行的话语为“选拔女干部”。直到今天社会主义民主化发展过程中,妇女政治参与的历史影响和参政环境已不能达到国际妇女运动的要求,影响到中国妇女参政的国际排名。因此,有待消除参政中的性别 歧视和改善妇女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问的女性:简论简爱
作者:
薛瑞东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融合
身份
主体意识
简爱
性别
描述:
简爱是一位通俗与高雅兼容的女性形象。自《简爱》问世以来,简爱的魅力就一直不衰,秘密就在于她追求独立与自强,在于她执着的维护个人的身份与尊严,在于她不懈地争取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谋求两性之间的真正融合。[著者文摘]
灵与肉契合中异化的救赎——性别 批评中的杜丽娘形象再解读
作者:
罗昔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生命本真
爱情
男权体制
性别
描述:
的火焰在自己的心底熊熊燃烧,就是到了阴间也恋恋不忘自己的爱人。通过对这位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作者从社会性别 和社会伦理结构的层面,已初步呈现出女性争取人性自由的自我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