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政治】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情欲书写与性别政治——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作家笔下的男色书写
-
作者:
刘国欣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色
性别政治
情欲书写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笔下描写男性性工作者题材的小说进行分析、考察,揭示作为边缘性群体的男性性工作者在女性作家视野中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经历、思维方式以及感情体验,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文本分析男性如何被性化、物化,以及女作家如何对这些男性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反映男性性工作者形象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诉求。
-
历史语境、性别政治与文本研究
-
作者:
董丽敏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历史语境
性别政治
文本研究
-
描述:
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已成潮流。现有的女性文学史版本从纵向来说,没有处理好立足于当下立场的女性问题意识与进入历史现场的文学史把握方式之间的关系;从横向来说,没有处理好性别这一核心概念与文学特有的叙事形态的关系。因此,现有女性文学史的写作格局需要重新设置。首先要调整写作立场,将性别问题与历史/文学史语境相结合,重新确立女性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其次要明确写作规范,将性别立场与文学的叙事特点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文本批评的作用。这样,性别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有效的交叉与互动,才
-
王安忆小说的代际意识与性别政治
-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五一代”
代际意识
性别政治
王安忆小说
-
描述:
一直以来,基于性别差异的普遍主义的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研究的前提,研究视野偏狭于抽象的女性主义政治,却忽略了国族、阶级、代际等范畴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影响。王安忆小说宏阔的历史意象、别样的性别政治以及共和国之女的身份认同,使其所建构的女性图景具有更为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对王安忆小说的代际意识与性别政治的研究,或许能突破那种偏狭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思路,从而能在一种更广阔的理论视野中建立女性主体意识的新想像。
-
大众传媒在女性形象建构中的性别政治:以《解放日报》“三八国际妇女节”报道为例(2002-2007)
-
作者:
周东暆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政治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性别政治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对大众媒体在构建女性形象时显现的性别歧视进行考察。文章经分析媒体案例塑造的女性形象,认为社会强大的父权意识形态影响与渗透到媒体报道当中,加上媒体自身的不完善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建构的女性形象更加剧了两性之间权力关系的不平衡,每时每刻显示两性之间支配与从属的关系,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本文选题希望通过揭示媒体潜藏的性别歧视观念,有助于推动女性的发展。
-
台湾电影的性别政治研究
-
作者:
苑竞玮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
台湾电影
-
描述:
社会性别(gender)区别于生理性别(sex),这是一项具有权力效应的政治发明,不同或者相同的性别阶层间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权力关系,这是性别政治的概念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台语片时期到新世纪以来的电影,我们看到台湾电影中塑造出了形形色色、光彩夺目的女性群像,通过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解析其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轨迹,总结女性在异性恋父权体制下的挣扎与救赎;同时进一步过渡到女性自我与“他者”命运的对立和抗争,运用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来阐述女性沦为“第二性”的现实处境,最重要的是探讨
-
中国青春偶像剧中的性别政治
-
作者:
杜雅婷
来源:
温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性别政治
青春偶像剧
女性主义
-
描述:
青春偶像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主要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后,就吸引不少研究者的眼光,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力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女性主义的立场,综合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符号理论以及传播理论,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青春偶像剧中存在的性别政治和冲突,从而打开中国青春偶像剧研究的另一片天地。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内容,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掌握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影像世界里的女性形象。以四部典型青春偶像剧中的女性形象作为
-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析《金色笔记》
-
作者:
王崔平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权威
性别政治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多产而又具创新的女作家,其作品因独特的视角、多元的主题和大胆的写作技巧而著称。其中,发表于1962年的《金色笔记》是她公认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很高声誉。关于该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许多学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女性主义视角,而这恰恰与作者本人创作初衷相悖。小说中,莱辛赋予了女主公安娜伍尔夫观察周围事物并诉说自身经历的权力,借此莱辛颠覆了男性传统的统治地位,建构了女性的叙事权威。基于对莱辛及其作品的以往研究成果,本文试图运用美国学者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
-
中国谍战片的性别叙事研究
-
作者:
李双女
来源:
吉首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叙事
谍战片
性别政治
-
描述:
“性别叙事”作为性别理论与叙事学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批评方法与视角,着重从话语的性别权力角度解读文学艺术或者人类的文化现象,认为所有的叙事都是带有性别意味的,并且参与了社会性别意识的构成。它把文本置于历史语境中,认为叙事形式与其生产者和读者所处的时代、阶级、性别、性取向以及种族和民族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种批评视角的观照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与文化表征,也是按照社会的性别话语权力来创作与制作的。中国谍战片主要是以20世纪中国的社会革命、民族解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以服务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大业为旨归
-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策略的性别阐释
-
作者:
熊金鑫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政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女性主义
叙述策略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是20世纪初英国杰出短篇小说家,其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在于拓展了短篇小说的表现领域,另一方面在于开创性地运用了多种小说叙述策略。本论文立足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文本的解读,对其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性别政治上的意义阐释。论文第一章集中探讨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模式中的女性声音。在曼斯菲尔德采用个人型叙述模式的短篇小说中,女性叙述者兼人物“我”表现出一种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通过女性“他者”的自我缄默表达出对父权制压迫下类型化女性的否定。在
-
从圣母到维纳斯:罗塞蒂象征主义的变化及意义
-
作者:
谢雪晴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塞蒂
性别政治
象征主义
-
描述:
英国艺术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和工艺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写诗,而且作画,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他创作的高峰期正处于欧洲绘画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而他的创作也带有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回顾罗塞蒂的诠释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罗塞蒂的一个时期。正如大卫.里格(David Riede)所说,批评家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定义一个典型的罗塞蒂,却很少能定义一个辩证的罗塞蒂。基于罗塞蒂创作的这种辩证性,本文试图以罗塞蒂的两幅绘画为样本,去比较其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