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作为一种性别政治的文学叙事―以张爱玲的“参差对照”为个案
作者: 董丽敏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   细节   参差对照   性别政治   文学叙事  
描述: 如何从文学叙事层面对性别政治进行有效分析,一直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之一。张爱玲利用“细节”与“宏大”的变奏,探索了女性与政治新的关联方式,但在性别政治内涵方面建构性不够;借助“重复”,张爱玲对女性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深意的改写,但离家别国之后个人生命体验的姜缩,又使得这一改写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因而,张爱玲的“参差对照”的叙事仍然是一种未完成的性别政治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语境中性别政治实践的艰难。
安·恩瑞特小说《聚会》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苟钰唯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会》   女性意识   爱尔兰   性别政治   安·恩瑞特  
描述: 本论文运用凯特·米勒、露丝·伊里加蕾以及爱尔兰女性主义学者杰拉尔丁·米尼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爱尔兰女性作家安·恩瑞特小说《聚会》中的女性意识。论文将恩瑞特的小说置于爱尔兰的政治、宗教和社会背景中,探讨受爱尔兰民族主义和天主教义叠加影响下的爱尔兰女性主义的独特性。同时,通过探索爱尔兰父权意识在小说中被女性角色内化、挑战到破坏的过程,本论文论述了当代爱尔兰女性自我意识从被压抑到反抗再到复苏的历程。首先,论文通过挖掘爱尔兰国家意识形态和宗教教义对于女性角色气质、性角色和社会地位的不利影响,揭示出爱尔兰
《金色眼睛的映像》的性别政治和种族身份
作者: 朱玉茜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色眼睛的映像》   性别政治   卡森?麦卡勒斯   新历史主义   种族身份  
描述: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坛上一位重要却饱受争议的作家,在其短暂一生中共创作了五部长篇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是其一举成名后推出的第二部力作。作品以军营为背景,讲述了“两名军官、一名士兵、两个女人、一名菲律宾男佣以及一匹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大都聚焦于作品中的“孤独”和“精神隔绝”主题,对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未免有所忽略。本论文另辟蹊径,依托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来探讨《金色眼睛的映像》中“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指出它解构了官方
经前症候群在台湾的建构过程与性别政治,1950-2006
作者: 陈莹娟   来源: 高雄医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前症候群   医疗论述   性别政治   医疗化   女性身体  
描述: 本研究採取論述分析的方式,藉由報章雜誌、醫普書籍、學術期刊等文本材料,來描繪「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這個現代西方生物醫學概念,在台灣特定歷史社會脈絡裡的建構發展;同時,探究經前症候群醫療化過程裡,性別、醫療、身體三者之間相互形塑的關係。 早在1950年代,台灣的報章雜誌裡就有零星翻譯自國外的經前症候群文章,然而,當時它並未立即成為通用的知識。直到1970年代以後,女性的經前變化,才由過去零碎、重疊、本質化的身體現象,逐漸轉變為整體、獨立、病理化的經前症候
论亨利•詹姆斯国际小说中的“美国女孩”
作者: 王淑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性别政治   国际小说   美国女孩   文化差异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跨世纪、跨国别、跨欧美文化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文学作品与小说诗学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在英美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他是开创现代小说新纪元的伟大先驱。 以女性作为作品的戏剧性中心人物是詹姆斯小说的显著特色。在亨利•詹姆斯虚构的女性世界里,妇女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美国文化与价值的象征,这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一大转折。以欧美文化为背景的“国际题材”小说是詹姆斯创作生涯中的主要成果,其中的“美国女孩”是作家真正关注的焦点。詹姆斯多部重要小说,包括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成名作《黛西•米勒》、早
性别与政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作者: 谭东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家身份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性别政治   海峡两岸   女性文学  
描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充溢的时代,也是作家身份、文学审美复杂多变的时代。性别与政治作为一种文化政治进入到文学,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本身具有某种政治性的女性写作,不管是大陆文学史所概括的“无性创作”,还是台湾文艺界强调的“反共文艺”,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文学都失之偏颇。本文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为载体,试图分析五六十年代性别与政治是如何生成,并影响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的,这既包含文本外的历史语境、政治意识形态、作家身份的相互运作;也包含叙事话语与叙事权威在文本内的体现。本文将从以下五个
三个女性形象与当代中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双双   社会性别制度   形象   性别政治   陆文婷   杜拉拉  
描述: 本文借鉴并重构"形象"和"社会性别制度"这两个理论范畴,尝试在一种跨媒介、跨学科的综合视野中探讨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塑造问题。全文立足三个女性形象(李双双、陆文婷、杜拉拉)的详细解读,在近60年的历史视野中,勾勒三个历史时期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脉络及其内在结构。论文四个部分分别探讨三个女性形象的表意要素及其文本演绎、女性形象置身的社会制度场域、性别作为阶级的能指、权力结构的性别化再现形态,一方面深入挖掘三个形象的丰富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也力图为整体性地探讨当代中国女性问题提供一种富于新意的分析框架。尤其注重结合
希拉里与佩林:妇女运动、性别政治和美国总统大选
作者: 张璐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化   总统大选   党派政治   美国政治   性别政治   女性政治家   性别差  
描述: 本文通过论述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和佩林得以参与2008年总统大选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指出这次总统大选在美国性别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认为,希拉里和佩林得以参与总统大选是基于美国妇女运动前两次浪潮取得的政治成果,即女性取得投票权和妇女参政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她们的参选也是美国妇女运动努力与美国党派政治进行互动的一个结果。希拉里的参选反映了美国主流妇女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与民主党结成政治联盟的现实。民主党对女权领域重要主张的吸纳及对女性参政的支持,是希拉里得以在这次总统大选中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
TVB“女人戏”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和取向
作者: 胡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VB女人戏   商业定位   固化   性别政治   部分解构   女性形象  
描述: TVB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华语电视剧集供应商,它的电视剧的影响逸出香港地 区,远播内地。TVB电视剧集对内地观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内地电视剧文化 具有深刻影响。近年来,TVB女性题材电视剧成为观众的新宠,TVB女性题材电 视剧中的女性形象较传统女性形象出现了新变化。以电视作为主要形式的大众媒介 传递的内容尤其对受众有着潜在的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分析这种变化的成 因、建构、取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对TVB“女人戏”中选取的《金枝欲孽》、 《珠光宝气》、《女人唔易做》、《有营煮妇》等4个典型文本进
基于性别视角的媒介暴力研究
作者: 范红霞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暴力   性别秩序   性别政治   符号暴力   性别   话语霸权  
描述: 人们对于媒介暴力的问题关注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普及,人们开始担忧媒介中的暴力内容会引发现实中的暴力行为,而儿童和青少年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媒介暴力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个时期,关于媒介暴力的效果研究成为主导范式。当媒介日益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我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且在观念和制度层面建构起媒介与公共生活的重要关联,“媒介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由此也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如此一来,媒介暴力的内涵也随之扩大了,由媒介呈现的暴力内容这一客体化的存在发展到媒介自身成为施暴者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