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浅析几部国产影片的女性形象缺失
作者: 胡杨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   身份与地位   电影新作   性别歧视   女权主义   媒介文化   侮辱   影片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政治、媒介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全面批判的时候,在最近的几部国产影片中,我们看到的女性的命运仍旧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是当代中国女性社会身份与地位处境尚没有完全得到确认和肯定的折射),个别女性形象仍旧是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
剖析现代意识重塑灾难影片:夏季艺术电影沙龙“灾难影片与现代意识”国际电影论坛综述
作者: 李慧萍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电影新作   太阳   唐山大地震   天灾人祸   影片   女性形象   电影评论   灾难片   电影资料馆  
描述: 强大的冲击力,震撼的视觉效果,毁灭性的夸张演绎,人性面临极限的真实再现。在众多的影片中,总有这样一种类型让我们过目不忘,那就是灾难片。作为电影类型的一种,近年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各种
好莱坞电影中的上海:想像与重构
作者: 崔辰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   百合   影像   好莱坞电影   中国片   影片   三十年代   女性形象   电影公司  
描述: 在电影中,"上海"是一个不断被书写和映现的城市,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且在20世纪30、40年代已孕育了中国电影的极盛期.可以说,在1949年之前,中国电影的城市影像史相当于"影像上海"的历史."上海"不仅在中国电影里成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也成为好莱坞电影表现"中国"地域的重点.
一次伤感的缅怀之外——《长恨歌》中的怀旧情调和女性自我
作者: 陈静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情调   上海   电影作品   女性自我   影片   王琦瑶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长恨歌  
描述: 电影《长恨歌》的英文名是“Everlasting Regret”, 意为永久的、持续的遗憾。关锦鹏的新作《长恨歌》是又一部定位鲜明的“老上海”怀旧电影作品。九十年代以来,对“老上海”的怀旧导致了一股电影创作热潮, “繁华旧梦,乱世恩怨”一时间成为华语影坛关注的焦点。时光的无情流逝引发了所谓的怀旧。所谓的“老上
略论谢晋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陈同艺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牺牲   谢晋电影   新时期电影   新女性形象   文化心态   云山   影片   电影银幕   艺术魅力   花环  
描述: 》三部影片的原作者和编剧的创作,都历经风波,受到过“左”的思想的干扰。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曾有人指责那几位“新女
生活的滋味
作者: 袁红波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完美女性   生活   滋味   情感   爱情婚姻观   霍建起   影片   女性形象   电影导演  
描述: 以《那山那人那狗》、《蓝色爱情》等片跻身影坛的霍建起在电影导演中有着自己不容忽视的地位。虽然和第五代导演合作过多次,但在自己的影片中霍建起舍弃了第五代凝重的历史感和形式感,在霍建起的影
双月影事过眼录
作者: 李果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院   中国电影   影视创作   时尚   影片   创作者   新生代导演   非艺术   电影市场   女性形象  
描述: 《海上文坛》曾载文,依次将“股票、麻将和棋牌、彩票、时尚、上网、进补、观看体育比赛”列为当下“无法退却的七大大众乐趣”。尽管我们对电影远离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早已心知肚明,但面对这一“排行榜”,仍难免从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无奈与惆怅。眼见得人世已成现实,我们这恨铁不成钢的电影又在忙乎什么呢?
瑕不掩瑜互为鉴——《高山下的花环》与《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漫比
作者: 吕律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艺术作品   战争题材   军事题材   审美趣味   影片   军人家属   风格   女性形象   花环  
描述: 我宁可采用“分析”或“描述”的字眼,而不愿意说是“评价”,因为对《高山下的花环》和《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样成功的艺术品,简单地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艺术作品间的千差万别绝不亚于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即使在题材、风格、样式、审美趣味等诸因素上有着类似或相同的作品之间也仍然可以发现更多的差异和区别,人们顶多只能象欣赏两朵姿色各异的鲜花那样,从往返的观察、品味之中得到某种启示和领悟罢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