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影视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历史与文化叠印中的英雄赞歌——简论胡玫的影视创作观念
-
作者:
李兴亮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创作
创作观念
胡玫
历史剧
-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创作《女儿楼》、《雍正王朝》、《孔子》等一系列豪放大气又不失女性细腻的影视作品,胡玫导演个人化的创作观念在这些作品中得以清晰地体现。总体来看,胡玫影视创作观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个人化的女性视角塑造女性形象,注重对女性自身特点的展现和社会历史地位的关照;借鉴好莱坞风格,自觉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重塑历史人物,在遵循艺术真实和历史逻辑的前提下大胆艺术虚构;塑造英雄形象,增强家国意识和民族文化自信。
-
转向与迷失:论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
-
作者:
张新英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影视创作
乡土世界
女性悲剧
女性形象塑造
农村三部曲
张菊香
喜剧风格
韩志晨
电视剧创作
-
描述:
作为乡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女性形象一直是众多农村题材电视剧着力塑造的。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编剧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1989)、《辘轳?女人和井》(1991)、《古船?女人和网》(1993)到新世纪以来《当家的女人》(2004)及"女人系列"——《女人的村庄》(2009)、《女人当官》
-
论伍迪·艾伦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独特艺术价值
-
作者:
刘洋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创作
女性主义者
艺术价值
艾伦
爱情故事
现有制度
美国导演
叙事手法
好莱坞影片
安妮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不断增多。经历了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后,女性议题已经逐渐把批判对象转向到语言符号父权再现体系上,而影视作品无疑成为了当代语言符号和再现的重要途径,电影成为了女性主义者关注的重点。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加深男性霸权主义社会对弱势群体女性压迫的协同作用,同时还能作为当代女性主义者批判现有制度的主要工具。以女
-
张艾嘉 红色的爱
-
作者:
kk
来源:
明日风尚(娱乐名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广告
超越自我
影视创作
品牌代言人
挑战自我
人生态度
色彩魅力
广告色
女性形象
红色
-
描述:
以知性女性形象著称的张艾嘉再现荧屏,但与往常所不同的是,这次她出现的不是在影片中,而是一个电视广告——做为品牌代言人。演员、编剧、导演、监制,在任何一个可以涉足的领域,她都认真地阐述着人生的道理,积极而不刻
-
双月影事过眼录
-
作者:
李果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院
中国电影
影视创作
时尚
影片
创作者
新生代导演
非艺术
电影市场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上文坛》曾载文,依次将“股票、麻将和棋牌、彩票、时尚、上网、进补、观看体育比赛”列为当下“无法退却的七大大众乐趣”。尽管我们对电影远离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早已心知肚明,但面对这一“排行榜”,仍难免从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无奈与惆怅。眼见得人世已成现实,我们这恨铁不成钢的电影又在忙乎什么呢?
-
才女李掖平
-
作者:
李平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影视创作
学术研究
现代作家
才女
文化产业
博士生导师
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现当代
-
描述:
李掖平,一位博士生导师、一位文艺评论界的重要人物、一位著名学者。李掖平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拓展得比较宽阔,主要集中在现当代作家作品、女性文学、当代影视创作三大板块。1998年4月出版的《现代作家新论》就是一部命题深刻、观点新颖、颇受人们关注的学术研究力作。当时,从事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朱德发在为李掖平撰写的序言中这样认定:一个才气十足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