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搜索到相关结果 47 条
-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的塑造艺术
-
作者:
张文波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爱情
上流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心理因素
世界文学
伏伦斯基
托尔斯泰
安娜形象
卡列宁
女性形象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笔下俄国上流社会的一位非常优秀而又极其复杂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安娜不仅美貌惊人,娴雅大方,而且心地纯洁、真挚、聪慧、富有洞察力和同情心。她对真正生活的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精
-
呼而不应的悲哀:19世纪30至60年代俄国文学的一种失衡现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恒主题
佐料
杜勃罗留波夫
安娜·卡列尼娜
失衡现象
爱情
思想
社会生活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女性就可谓永恒的主角了。没有女人就无所谓爱情,没有爱情,文学就会黯然失色。在世界文学画廊里,群芳娇妍,婀娜多姿,但最富魅力,能够给人留下永久回味的女性形象,又几乎尽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紧紧相连——美狄亚,卡门、简·爱、茶花女、娜拉、安娜·卡列尼娜……。如果说写男人可以仅把爱情当佐料,那
-
试论两位悲剧女性形象——比较安娜·卡列尼娜和德瑞那夫人爱情悲剧根源的异同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云梦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新兴资产阶级
列夫·托尔斯泰
十九世纪
卡列宁
爱情
个性解放
于连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十九世纪浩如烟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里,有两位令人瞩目的悲剧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和德·瑞那夫人。她们是俄国的“艺术之神”列夫·托尔斯泰和法国的“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分别在他们的文学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和《红与黑》里,根据真实的悲剧素材,结合自己对没落的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新旧交替对的腐朽社会所作的精僻入微的洞悉而塑造出来的。下面,我想从她们的出身、婚姻
-
用心灵塑造女性形象──记女泥塑艺术家张润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女性美
艺术生命
安娜·卡列尼娜
审美意识
艺术家
心灵塑造
简·爱
女性形象
艺术个性
-
描述:
用心灵塑造女性形象──记女泥塑艺术家张润滋新华社记者张旭张润滋泥塑艺术展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它展示了一个年过花甲的女艺术家在几十年中创作的300多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以中、日、英文结集出版。...
-
命运孤舟横流沧海
-
作者:
王风雪
来源:
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人性
玛丝洛娃
复活
西伯利亚
托尔斯泰
文学活动
艺术成就
贵族阶级
长篇小说
-
描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宁称他是伟大的艺术家,在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深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其处女作是《童年》,它与后来的《少年》《青年》构成“自传三部曲”。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写下《暴
-
安娜·卡列尼娜人格魅力探源
-
作者:
金亚娜
来源:
俄罗斯文化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女主人公
俄罗斯人
安娜·卡列尼娜
良心
卡列宁
爱情
俄罗斯文学
羞耻感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些经典评论认为,托尔斯泰塑造《安娜·卡列尼娜》这部长篇小说的同名女主人公安娜这一形象的突出成就在于,他十分客观而又合乎分寸地写出了她的一切可爱、美好的方面,但在引起每个人的强烈同情的同时,又让每个人都知道她是有过错的。在这方面,有评论者说,托尔斯泰简直像最宽容的基督教修士。笔者以
-
论托尔斯泰女性形象塑造的思想艺术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现实主义
托尔斯泰
思想艺术
少女时代
女性形象塑造
娜塔莎
道德探索
-
描述:
从尼古连卡到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式主人公”虔诚的社会道德探索也是托尔斯泰的探索。从娜塔茨到马斯洛娃,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家在妇女问题上的思想轨迹。 从冲过客厅、滑脱披肩、大笑的那一刻起,娜塔莎的光彩就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她纯洁、聪颖又敏感好动。她会想象自己在月圆之夜“飞起来”,她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前世是天使,她会“从进入舞会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恋爱状态”……这就是少女时代的娜塔莎,全身心洋溢着生命的欢乐。 但作为具有强烈道德感和使命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主人公身上都负载着一定的道德和人生使命。
-
呼而不应的悲哀:19世纪30至60年代俄国文学的一种失衡现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恒主题
佐料
杜勃罗留波夫
安娜·卡列尼娜
失衡现象
爱情
思想
社会生活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女性就可谓永恒的主角了。没有女人就无所谓爱情,没有爱情,文学就会黯然失色。在世界文学画廊里,群芳娇妍,婀娜多姿,但最富魅力,能够给人留下永久回味的女性形象,又几乎尽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紧紧相连——美狄亚,卡门、简·爱、茶花女、娜拉、安娜·卡列尼娜……。如果说写男人可以仅把爱情当佐料,那
-
浅谈托尔斯泰笔下女性的东方型道德观念
-
作者:
张佑周
来源:
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活》
《战争与和平》
玛丽亚
艳丽夺目
勃里
安娜·卡列尼娜
现实主义作家
活着
卡秋莎
贵族妇女
-
描述:
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艳丽夺目的女性形象。从平民妇女萨维申娜(《一个地主的早晨》)、阿库林娜(《勃里库什卡》)、玛德琳(《人靠什么活着》)、阿尼霞(《一个农民的命运》)、玛丽亚娜(《哥萨克》)和卡秋莎·玛丝络娃(《复活》),到贵族妇女娜塔莎、玛丽亚(《战争与和平》)、杜丽、吉提、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
-
试论安娜与德·瑞那夫人爱情悲剧的冲突机制
-
作者:
陈周方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卡列宁
七十年
三十年代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社会现实
-
描述:
《红与黑》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举世闻名的文学珍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婉丽多姿,栩栩如生,令人掩卷难忘的女性形象。前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反映法国复辟王朝时期黑暗反动的社会现实,后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反映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