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子君】搜索到相关结果 41 条
-
对安娜·卡列尼娜与子君悲剧命运的比较
-
作者:
王艳
来源:
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社会悲剧
安娜·卡列尼娜
死亡命运
爱情悲剧
-
描述: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鲁迅笔下的子君是一对敢于冲破封建旧道德观念束缚,敢于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女性形象。在她们大胆争取自由爱情的同时,客观上成为了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代表,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残酷、阴暗、不可理喻的一面。两个深深陷入感情泥淖中的女人,为了爱情抛弃了一切,结果被一切所抛弃,终没有得到最后的幸福,她们只有以死来表达对这种社会制度的抗议与批判,完成自己的悲剧命运。
-
子君——男性主体言说下扭曲的女性形象——《伤逝》散论之三
-
作者:
缪启昆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鲁迅
男性主体言说
《伤逝》
扭曲
-
描述:
《伤逝》中的子君,是个令评论界争论不休,迷惑不解的人物。无论是涓生的“怒其不争”,还是鲁迅的“哀其不幸”,都是被潜在的男性主体意识扭曲了的误解。涓生将她的“奉献”曲解成“索取”;鲁迅则把她的“刚强”当成了是“柔弱”。对这个谜样的人物,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
子君和安娜
-
作者:
陈伟莉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文学母题
安娜
文学创作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问题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常写常新的文学母题,子君和安娜·卡列尼娜是其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一、作品及人物简介子君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小
-
论陈子君绘画艺术女性形象的审美趣味
-
作者:
梁冰
谭永石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西方油画
女艺术家
思想意识
西方女权运动
审美趣味
表现主义
画中
都市女性
审美倾向
-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对象,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显要的被关注的地位。艺术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展示了绘画艺术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时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轨迹。不管是在西方的古典绘画,还是在东方的传统绘画中,女性形象都作为"被观赏"的艺术品,女性没有话语权,没有地位。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西方的女性开始投身到艺术领域,西方女权运动影响到中国后,中国的女艺术家也开始在思想意识上
-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邹伟宏
来源: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记念刘和珍君
最底层
我的母亲
搭在
殒身不恤
国民劣根性
《伤逝》
伊孛生
上裁
-
描述:
华章溢彩故乡(节选)鲁迅“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愕然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
-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白草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高加林
农村女性
鲁迅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
中篇小说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工具化
女性人物
-
描述:
弃妇子君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约有十三四个,其命运、遭际多不幸。这些人物,农村女性居多数,如祥林嫂、单四嫂子、华大妈与夏大妈、爱姑等,不是丧子,便是被休。知识分子女性仅有两位,其一为《幸福的家庭》(1924年)中的作家之妻,婚前笑迷迷,婚后眼睛
-
从子君到颂莲:从女性形象看五四到9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
-
作者:
刘希云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变迁
文学形象
知识者
精神追求
感召力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时代
-
描述:
经典的文学作品无疑有其历史的价值。一个时期广为人知的文学形象也会反映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五四时期,由于鲁迅作品的感召力,他笔下的子君无疑是那个时代娜拉
-
乡村女性自我找寻与超越——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谷显明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子君
高加林
无意识状态
《伤逝》
女性命运
女性叙事
性典
西方思想
个性解放
-
描述:
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叛离女性形象,像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叛离女性典
-
从作家视角看女性意识的体现:以鲁迅和杨沫作品为例
-
作者:
乐泽川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巨变
子君
涓生
新女性形象
家族社会
《伤逝》
余永泽
林道静
《青春之歌》
杨沫
-
描述:
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主题往往显得鲜明而耐人寻味。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杨沫经历了由旧中国到新中国这样一个时代巨变,在她的观念和经历中,对中国女性由家族社会的弱势地位、摆脱男性附属品逐渐走向个性独立的过程,体验得非常深刻,而她的这种深刻体验赋予了《青春之歌》中新时期女性形象林道静极大的魅力。了解了林道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他们作为中国动荡时期觉悟的新女性,为了摆脱家庭的羁绊、
-
亦舒小说研究综述
-
作者:
李丽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研究者
女作家
大陆
亦舒小说
香港文坛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部分研究者对香港女作家亦舒的评价大都将其和金庸、倪匡置于一处,将其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小说出现在大陆,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一定关系,20世纪80年代亦舒小说作为港台言情小说中的重要部分来到大陆,但直到90年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