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林道静】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浅析谢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政治寓意
-
作者:
侯晓芳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谢晋
林道静
女性形象
-
描述: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他的作品也可称是中国最经典的电影,从50年代到80年代,再到90年代,他的电影影响了好几代人.他的影片大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主题挖掘深刻,他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特长再加上特定的政治时代背景为谢晋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因此他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妇女形象,如吴琼花,林道静,林洁.他独具慧眼的发现造就了一系列女星,如祝希娟,李秀明,丛珊,盖克,刘晓庆.生动的女性形象在其电影的辉煌成就中占有不可小视的地位,本文就试阐述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半世纪的变迁:论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侯晓芳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谢晋
林道静
女性形象
-
描述: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他的作品可称是中国最经典的电影,从50年代到80年代,再到90年代,他的电影影响了好几代人. 特别是在1949-1966年的十七年中,谢晋的成就最为显著.谢晋成功的原因可以认为是鲜明的创作风格,圆熟的拍摄技巧,坚持不懈的追求等,但最为主要的可以认为是谢晋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回顾前几十年谢晋的电影中往往把女性塑造成人文和道德理想的化身,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电影里面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每一个都成为了当时的年代中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的化身.
-
政治话语下林道静的“潜抑”
-
作者:
杜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英雄
潜抑
林道静
-
描述:
在“十七年”经典文学中,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影响最广泛的小说之一。林道静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但其在政治话语下,女性形象一直处于“潜抑”之中,英雄形象在突显位置,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从多层面进行探讨,为其他红色经典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从经典作品中探究女性的独立人格
-
作者:
曹金娜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女性独立
莎菲
林道静
-
描述: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文学史,女性实际上处于历史的盲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使她们要求独立存在,争取独立人格。从五四开始,就有大量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这样的女性形象。但由于社会的局限,这些追求独立的女性有的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有的也没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社会进步,作品中独立女性形象趋于完善。但到现代社会中,独立意识在传承过程中有所迷失,而经典作品中独立精神可以启发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复苏。
-
“十七年”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的消解与建构:以《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传播为例
-
作者:
杜娟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消解
林道静
女性形象
-
描述: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是这一时期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以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文本自身与外部因素的分析上,对其传播载体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小说文本与电影上,忽视了其他媒介文本。本文立足“十七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选取《青春之歌》为研究范本,以主人公林道静为研究对象,探究红色经典中女性形象的消解与建构。本文以文本为基础,试图立足“十七年”这个特殊的空间,以林道静的在文本、电影、连环画及宣传画中的形象变迁为主要内容,探讨林道静从内部到外部的形象变迁,进而考察“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消解与建构的特殊性。本文主要
-
国难背景下的知识女性:林道静与金容斌人物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温钊莲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国难
金容斌
林道静
人物形象
-
描述:
杨沫的《青春之歌》与韩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朴景利的《金药局家的女儿们》的诞生年份相仿,都以二十世纪初期本民族处于外国列强殖民统治的黑暗年代作为历史背景,作者满怀激情地塑造了林道静和金容斌两位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知识女性形象.二人年相若,貌皆美,个性相似,但同时也有相异之处.鉴于相似的时代背景,本文试对这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并就这些异同的原因作些粗浅的分析,来挖掘中韩两国同处于民族内忧外患时期的知识女性的特质.
-
红色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张小玲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英雄事迹
《红色娘子军》
革命历史题材
林道静
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
《红旗谱》
知识女性
性别身份
-
描述:
,主要是指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反映革命领袖、前辈英烈与当代先进模范人物英雄事迹的影片。1如《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红旗谱》《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电视剧,主要指20世纪末在商业浪潮催
-
“十七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烟生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汉卿》
形象的塑造
“十七年”文学
中国文学
社会主义
朱帘秀
十七年文学
林道静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
描述:
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十七年文学的特点是一致的。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坚贞不屈的女英雄、革命母亲、成长中的知识女性、舞台艺人等。这些女性形象尤其是革命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女性形象的尚欠丰富多样则是十七年文学的遗憾。
-
从作家视角看女性意识的体现:以鲁迅和杨沫作品为例
-
作者:
乐泽川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巨变
子君
涓生
新女性形象
家族社会
《伤逝》
余永泽
林道静
《青春之歌》
杨沫
-
描述:
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主题往往显得鲜明而耐人寻味。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杨沫经历了由旧中国到新中国这样一个时代巨变,在她的观念和经历中,对中国女性由家族社会的弱势地位、摆脱男性附属品逐渐走向个性独立的过程,体验得非常深刻,而她的这种深刻体验赋予了《青春之歌》中新时期女性形象林道静极大的魅力。了解了林道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他们作为中国动荡时期觉悟的新女性,为了摆脱家庭的羁绊、
-
论中国50—7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50—70年代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劳动妇女
五四时期
林道静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自然界中,男女两性存在着生理学和生物意义上的差别,这是基于生存发展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而形成的.但自从父权制社会以来,这种差别更多的则是受文化观念、社会权利的影响.在中国,还是许多等级与秩序的规定.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封建的王权、父权、夫权发生动摇,长期受禁锢的女性开始了人性的觉醒.娜拉的“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的宣言成为众多知识女性人生旗帜上的醒目口号.女性开始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进行抗争,女权被看作人权的一部分提了出来,从而使妇女解放与五四时期人的解放的历史文化思潮融汇在一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