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
作者: 玛卓莉·米勒   叶舒宪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社会性别   性别化   多元文化主义   女性主义者   后现代批判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美国女性   妇女研究  
描述: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
近年来女性主义哲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
作者: 刘江涛   来源: 哲学动态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研究   女性主义哲学   性别歧视   分析范畴   研究综述   女性研究   性别研究   妇女研究  
描述: 近年来女性主义哲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
妇女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地位、权力研究
作者: 周泓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社会性别   妇女人类学   女性身份   亲属制度   民族志   女性地位   女性人类学   女性主义   妇女研究  
描述: 一、社会性别(Gender)研究传统人类学中的妇女研究包含婚姻家庭、亲属制度、性别角色的研究,女性人类学者米德、本尼迪克特,大多被视为实践者而非理论构建者。70年代以女性主义和文化决定观结合为前提的女性人类学,论析文化多变性与社会因素对性别行为和观念的影响,开始了社会性别(两性差异)的探讨,改变了传统人类学的女性研究,使社会性别成为妇女人类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和贯穿始终的重要课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与妇女地位,社会性别与人类起源、进化及社会生物学研究,社会性别与亲属制度,社会性别与劳动力分工,社会性别与语言行
妇女人类学的产生及其文化建构
作者: 周泓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人类学   女性主义人类学   女性研究   两性角色   弗洛伊德   性别差异   两性差异   妇女研究   性别角色  
描述: 一、相关研究与学科产生妇女人类学(Women Athropology)是随着本世纪60年代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及其妇女研究(亦称妇女学Women’s Studies)于70年代产生,西方现在亦称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人类学.妇女学研究现在多指社会性别研究,这是早期女性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成果.因此,女性主义人类学可视为妇女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不同的声音──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国妇女组织研讨会”
作者: 仪缨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非政府组织   民间妇女组织   社会性别意识   妇联组织   间组织   中国妇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组织   女性主义   妇女研究  
描述: 不同的声音──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国妇女组织研讨会”
欧洲诸大学妇女研究发展之走向
作者: 郑必俊   陶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运动   地方政府   跨学科性   妇女组织   研究课程   学科建设   图书馆   妇女研究   研究生  
描述: 欧洲诸大学妇女研究发展之走向
不同的声音(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国妇女组织研讨会”)
作者: 仪缨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非政府组织   民间妇女组织   社会性别意识   妇联组织   间组织   中国妇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组织   女性主义   妇女研究  
描述: 不同的声音(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国妇女组织研讨会”)
第七届国际妇女跨学科大会印象
作者: 刘伯红   杜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化   跨学科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关系   国际妇女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妇女研究  
描述: 第七届国际妇女跨学科大会印象
推进妇女史学科建设:首期妇女史学科建设研讨班简述
作者: 冯效卫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妇女问题   研究对象   妇女运动   女性学   研讨班   学科化   学科建设   中国妇女史   妇女研究  
描述: 推进妇女史学科建设:首期妇女史学科建设研讨班简述
高等教育对东南亚妇女的影响——东南亚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范若兰   来源: 东南亚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口   三级教育   高中教育   初中教育   妇女组织   政府公务员   性别意识   劳动参与率   妇女研究   中学教育  
描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东南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比例都有长足进展,到90年代,接受三级教育的女性在人口中的人数较之50、60年代有了极大提高(表1)。1950年,缅甸10万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