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京妇女报刊考》首发式之后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   妇女运动   妇女生活   实用价值   刘乃和   历史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   妇女报刊  
描述: 在3月29日举行的《北京妇女报刊考》首发式上,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给予它很高的评价,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北京师范大学72岁的老教授刘乃和说:“这是一部层次分明,有研究深度,全面而细致的专著,有历史价值,资料价值,实用价值,对子孙后代具有保留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认为,该书对填补我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两个空白,“一是中国妇女报刊史的空白,一是北京报刊史的空白”大有裨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完所教授丁守和、
从文化转型看妇女生活与地位的变迁:刘文明著《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评介
作者: 徐善伟   来源: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社会性别   湖南人民   西方社会科学   女性观   妇女生活   女性学   妇女史   英国妇女   西方妇女  
描述: 近30年来,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学成为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在这一庞杂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中,妇女史与女性史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事实上,这也是西方新史学运动与妇女运动合流的结果。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史研究也迅速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外国妇女史研究而言,与欧美相比仍显得相当薄弱。就我所见,国内关于外国妇女史专题研究的尝试,只有马缨的《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和裔昭印的《古希腊的妇女》,这表明外国妇女史研究在我国学术界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一领域中有着广袤的荒原等待我们去开垦。令人欣慰的是,
我眼中的美国妇女和美国家庭
作者: 侯志瑾   来源: 健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富人   美国妇女   职业妇女   妇女生活   洋房   亚洲研究   丈夫   长岛   舒适方便   妇女研究  
描述: 应美国东灵大学邀请,我作为妇女热线的代表于1996年10月前往美国参加纽约亚洲研究会议,并与美国的一些妇女研究中心及妇女组织进行了交流。 去美国前,我并不了解美国的妇女生活,从电视、电影里只看到她们有汽车、洋房,我只以为她们的生活很舒适方便。但到美国后,我才对美国妇女有了更深的了解。
上海妇女半月概况
作者: 王美娣   来源: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广平   上海妇女   中外妇女   中国妇女   女子大学   同胞姐妹   妇女生活   群众团体   中国军队   亚路  
描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8月13日又悍然进攻上海,企图征服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上海人民抗日热情极为高涨,先后成立了文化、妇女、职业、学生等界的救亡团体。由于中国军队西撤后,上海受日军包围,陷入"孤岛"。《上海妇女》杂志社是江苏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领导下的一个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它于1938年4月20日创刊《上海妇女》半月刊,共出版四卷总40期,每月出版二期。编辑兼发行人蒋逸霄,参加编辑的还有姜平
异军突起的民主德国女性文学
作者: 张佑中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妇女命运   女作家创作   文学创作   妇女生活   婚姻   作品   家庭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是指女作家的文学创作,即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妇女生活和感受的作品,如婚姻的不幸、家庭的温情,子女的教育等等。不过,这个界定还不够确切,因为妇女问题不仅仅是妇女自身的问题,而是与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完全撇开男性作家对妇女形象的塑造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只把女性作家创作的反映妇女问题的
独特的女性视角丰富的民间艺术
作者: 李心峰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艺术家   女性艺术家   女性视角   艺术人   中国妇女   物质文化遗产   妇女生活   女性学   艺术创作   性别意识  
描述: 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引起国人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喜爱,相关保护与研究成果纷纷涌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魏国英、祖嘉合主编的《我的民间艺术世界———八十位女性的人生述说》,就是我最近读到的一部具有独特视角、展示中国女性摇曳多姿的民间艺术世界的好书。该书给人们带来浓厚阅读期待的独特视角,便是女性的视角,或叫女性学的视角。“因为要对以往民间艺术研究中被遗忘的角落给以关注,对被遮敝的群体给以再现,对被淹没的声音给以放大”(《前言》),该书刻意强调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取向。本书的这种女性视角,主
女性世界和女性文学(致张抗抗信)
作者: 吴黛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黑龙江   书信   女作家   妇女解放   赵淑侠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妇女生活   女性文学  
描述: 在此,向读者推荐两组作家和评论家的通信。张抗抗去年在西德参观访问时,对妇女问题和女性文学直抒己见。对女性文学有创见的吴黛英读到有关材料,以书信方式和张抗抗进行探讨。瑞士籍黑龙江人赵淑侠女士与我省理论家刘树声书信往来商讨创作风格等问题,都颇值一读。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超越
作者: 徐剑艺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人的海   智性   正象   王安忆   舒婷   精神理想   妇女生活   小鲍庄   张洁   张辛欣  
描述: 无论“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是指女性作家创作的所有文学,还是仅指女性作家表现女性自身的文学,它只不过象其他任何别的概念一样,是对事物所作的一种限制,就是对这一文学的表现者及表现对象范围的限制——女性的限制。然而,不管是女性写的还是写女性的,它的读者却并非只是女性,正象为儿童写的或是写儿童的儿童文学一样
时代的心理变奏--女性文学的意识美
作者: 李宛   来源: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妇女问题   新时期   妇女解放   妇女生活   社会生活   作品   女性文学   社会问题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生活内容的特殊构成,一次次地冲击着传统的审美观念,造成社会审美重心的偏移。作品脱离纯文学的趣味向更贴切明快爽利的真实社会和真实人生接近。作为女性文学的社会审美观念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自然首先应该反映妇女自身的特殊社会问题,包容更广阔的生活天地。通过作品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妇女问题。妇女问题既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地位、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每当社会大变革时,妇女
论中美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女权意识
作者: 罗婷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中国新时期   女主人公   女性小说   美国妇女   妇女生活   传统观   当代女性   新女性   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新女权运动的产物。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文艺繁荣、强调主体意识的新历史时期。在社会改革的转折时期,中、美女作家都高扬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旗帜,驰骋于本国文坛,形成蔚为壮观的阵容。在美国有盛誉之下的玛丽·麦克锡、西尔维娅·普拉斯、乔伊斯·卡洛奇·欧茨、蒂丽·奥尔逊、吉恩·斯塔福特,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逊等。在中国有颇负声望的张洁、张辛欣、王小鹰、陆星地、张抗抗、王安忆、残雪等等。这些女作家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成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