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面临的理论难题
作者: 咸迪咏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男女平等   测不准关系   妇女运动   男女不平等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性别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形象  
描述: 目前,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有关这方面的反思也正逐步深入。但从理论层面看,无论是性别意识,还是妇女解放,都存在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将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妇女和社会的健全发展。本文主要就此提出一...
歌剧《莎乐美》的女性文化诉求初探
作者: 朱宏波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文化诉求   歌剧创作   莎乐美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世纪初   施特劳斯  
描述: 从18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揭开了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并使这一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高潮,一些富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女性)发起了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女权运动。在社会生活中,女性逐渐走出被传统界定的"边缘",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主流社会的
对知识女性精神再生的探寻——徐坤访谈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同性爱   女性精神   女权运动   理想主义   爱情   知识女性形象   徐坤   婚姻生活  
描述: 精神再生 (以下称王):读你的小说,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小说中那些中青年知识女性形象,常常引起我多方面的思考。她们挑战、拆接传统与现代的种种行为方式告诉世人,她们仿佛是走出了性别人生的“涅槃之城”,获得了精神再生的一族,让人们真正看到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精神解放的双重希望。你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一定是融进了你智慧的彻悟?她们的行为方式是否是你认为理想的生活姿态?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
作者: 鲍维娜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意识”   美国女性文学   美国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观鲍维娜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直接产生于妇女解放运动,它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时代色彩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正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必然结果。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同情的遮蔽:谢晋、林权泽电影中之女性观比较
作者: 吴丹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权泽   谢晋影片   导演   谢晋电影   女性观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女性形象   男性   旧制度  
描述: 同情的遮蔽:谢晋、林权泽电影中之女性观比较
台湾新生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甦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文坛   八十年代   油麻菜籽   社会体验   社会价值观念   女权运动   廖辉英   曾心仪   情意结   男权主义  
描述: 新生代女作家指的是国民党撤离大陆以后,出生于台湾的一批中青年女作家。 八十年代,新生代女作家驰聘台湾文坛。她们全方位地介入生活,不仅关注自身,而且关注社会。从个性中心到女权运动,从内感世界到外部风云
一个私人部位的公众观
作者: 杨东晓   来源: 新世纪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哺乳   男权社会   乳房   审美   女权运动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商业   丰乳肥臀  
描述: 乳房无奈地被附加上阶级的、政治的、审美的以及商业的功能,天经地义的哺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强调和提倡
女作家与老妪絮语
作者: 李淑言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男主人公   神话传说   叙述者   女作家   现实主义   女权运动   《所罗门之歌》   作品   少数民族妇女  
描述: 女作家与老妪絮语李淑言第四届国际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引出中国学术界讨论妇女问题的小热潮,文学界自不例外。虽然深入讨论中国文学中妇女问题的专著力作尚不多见(相对讨论五四运动后作品而言),但译介国外相关理论与作品,阐释女性形象、女性话语、女性观点与女作家...
意义之狂欢:试探讨美国杂志广告中女性身份的复调现象
作者: 丁少彦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文化政治   杂志广告   女性身份   女权运动   生理性别   广告形象   女性话语   反叛性   性别身份  
描述: 在美国杂志广告的形象再现中,女性形象通常被类型化1,女性身份被权力话语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但是在女权运动40多年后的今天,广告女性形象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迥异于传统形象类型的新符号,从而动摇了女性话语
女性读者的阅读——解析方方的《奔跑的火光》
作者: 王进进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奔跑的火光》   “自由”   社会主义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   乔纳森·卡勒   新女性   方方   婚姻生活   大众文化研究  
描述: “女性”这一名词的凸显源于女权运动的革命化的推演。女权主义至少有三股主要思潮 :“自由女权主义 ,它批判不平等和剥削的劳工关系及传媒和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主张采取补救措施 ,制定男女机会平等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