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五四”时期女性身体的美学建构:以1920年代《妇女杂志》为中心
-
作者:
程亚丽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建构
身体
主流话语
女性
-
描述:
"自然的"女性身体总会受到时代精神的深刻规约。"五四"作为充分造就现代个人的时代,也是中国女性解放的开端。考察这一时期以《妇女杂志》为主的公共舆论可以发现,女性从服饰到头发、乳房,都成为社会
-
新世纪以来(2001—2016)顾太清研究述评
-
作者:
陈水云
陆燊佳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究
综述
顾太清
女性
-
描述:
身份的重新发现与戏曲文本的回归面世。对此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将有利于顾太清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亦助益于清代女性文学史的深入书写。
-
从近现代爱情小说论女性文学的自觉写作
-
作者:
童清华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爱情
女性
自觉写作
-
描述:
随着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女性文学的研究也呈现出兴旺局面。在众多的研究者中,绝大多数是借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女性文学,其中不乏科学道理,符合实际。但本人认为,真正的女性文学应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女作家有表达"个我"和自己的需要,而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
-
浅谈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
作者:
王翠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文学创作
女性
-
描述:
本文对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总结了女性文学作品内容方面的特点。
-
关于文学的“性别”思考——大陆“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启示
-
作者:
谢玉娥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女性
性别
-
描述:
“女性文学”揭示了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征 ;“女性批评”力求批评的“性别公正” ;“女性写作”是女性重新命名的话语实践 ;“女性文学理论”凸显了理论上的性别烙印 ;“女性文学研究”实质上是对文
-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文学的基本形态
-
作者:
余卉
黄铖
来源:
湖南农机(学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态
女性文学
女性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文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呈现出四种形态:从“人”的角度思考女性;从女性外部世界思考女性;从内部世界思考女性;身体写作。
-
《玉台新咏》: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
作者:
姚晓柏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台新咏》
女性文学
女性
-
描述: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
苦难、觉醒和独立: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建构
-
作者:
宿晶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种族歧视
黑人
女性
-
描述:
美国文学史上长期以来都是白人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美国黑人文学开始崛起,但黑人男性作家仍占据着美国黑人文坛的主导地位,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人女性文学才得到了初步发展,在美国文坛上一批黑人女作家才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而托妮·莫里森就是黑人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
-
徘徊在缺席和在场之间--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女性声音
-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批评
女性
-
描述:
从性别视角出发考察中国文学批评史,不能不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女性批评的缺席和在场。所谓"缺席",是指女性批评在文学史书写的主流视域中大多缺少席位;所谓"在场",是指女性批评在文学史实践的历史空间
-
从女性书写到身体写作
-
作者:
权珣珣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女性书写
女性
-
描述: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旨在挑战传统文学规范,颠覆男性话语霸权,提高女性主体意识,争夺女性话语权。20世纪末,西方女性身体理论传播到中国并应用于国内女性文学研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