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想象与重构:周作人早年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与周女性观的关系
作者: 徐翔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话语   视阈   女性观  
描述: 学界存在着一个神话,认为周作人早年生活中的悲苦女性形象,如祖母以及杭州花牌楼的诸妇女,激发与促进了其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女性观的生成。这个神话不仅在周作人自己那里被一再言说,后来的研究者如钱理群先生等也延续了周作人的这种误识。实际上,所谓的悲苦更多的是强加给那些女性形象的标签。悲苦女性形象对周作人的影响,在周少时并未显现,它主要是周在后期回忆中的重构。并非这些悲苦女性形象促发了周哀妇人女性观的形成,而是在其已成型的女性观的视阈中,她们经过扭曲和过滤而呈现为特定的符号表征。
浅议《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观
作者: 陈轶男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女性观   女性形象  
描述: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都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角色数不胜数,女性角色所占比重较少,而且对女性角色有极大的物化、蔑视观念。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加之古代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形态影响和熏陶,造成了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扭曲变形,形成了各种意义上的父权社会的女奴形象。
浅析《荷马史诗》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
作者: 余璇   来源: 今日湖北(理论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荷马史诗   女性形象  
描述: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荷马双重的女性观,而这一女性观又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是分不开的。
《封神演义》女性观刍议
作者: 万方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封神演义》   女性形象  
描述: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武王伐纣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属于不同的类型,有女神、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臣妻等。作者在作品中赞扬了传统女性的美德,揭示出古代女性的附属地位。但总的来看,作者仍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女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体现了明显的"女人祸水"思想。
从《京华烟云》看精彩纷呈的女性群像
作者: 朱静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观   林语堂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代表人物,林语堂先生在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林语堂一生创作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英语小说,尤其是其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深入人心,许多女性形象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人物形象。根据林语堂同名英语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京华烟云》,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拟就剧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并希望通过分析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林语堂作品的了解。
从“神”到“人”——维吾尔族神话中的女性及女性观探究
作者: 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女性观   维吾尔   女性形象  
描述: 神话作为文化的源头,被众多学科所关注,被纳入学界的不同的研究视野中。维吾尔族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由神向人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从表层看是社会发展与女性形象转变的自然过程,但实际上,其深层内涵是维吾尔族世界女性观的转变。论文通过对维吾尔族神话中女神及女性形象分析,来探究维吾尔族民众的深层精神世界。
“容颜”与“形体”之美
作者: 乔磊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在美   女性观   托尔斯泰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充分运用女性主义形象批评方法,以女权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全新解读其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形象外在美的共同特征进行赏析。
“容颜”与“形体”之美——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女性外在审美标准探析
作者: 乔磊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在美   女性观   托尔斯泰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充分运用女性主义形象批评方法,以女权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全新解读其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形象外在美的共同特征进行赏析。
从单性特质的女性形象看华顿的女性观
作者: 李银波   刘映荷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性观  
描述: 伊迪丝.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的丽莉和《国家习俗》中的安丁在单性特质缺陷下,在生活中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丽莉在单一的女性特质下死亡,安丁则在单一的男性特质下过着损人损己的生活。女性只具有单一的女性特质或单一的男性特质都不足取,男女特质共存且和谐发展的人格模式才是华顿心目中理想女性应具有的人格模式。
浅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女性观
作者: 孙哲   王丽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女性形象  
描述: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在这部极具自传色彩的小说中,狄更斯借助大卫的成长经历,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小说中众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体现出狄更斯的女性观。
< 1 2 3 ... 8 9 10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