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劫难逃》和《高更》:女性经验的文本实现:中外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系列之二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职业女性   女主人公   女性经验   双性和谐   妇女解放   女权运动   女性文本   比较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劫难逃》和《高更》:女性经验的文本实现──中外女性文学比较研究系列之二万莲子关于《在劫难逃》和《高更》这两篇小说的作者,本文并不想饶舌地说些什么,因为作为当代中日女作家——万方和曾野续子也许谈不上有什么相互影响,更未见彼此在写作上互相借鉴或同获益...
悄悄的行动:8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的性爱意识
作者: 黄开发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女主人公   女性经验   女性小说   女作家   王安忆   父权制文化   女性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   性爱意识  
描述: 这里所说的女性小说指的是由女作家创作.真实地表达女性经验,带有明显的女性话语特征的小说本文。和80年代中期以前一样,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女性小说中性爱内容仍然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女性意识其它方面的内容往往是通过性爱这个棱镜折射出来的。8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度,心态亦趋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已女性小说的性受意识也发生了重要乃至革命性的变化。女作家们不再象80年代前期那样项影自怜、叫屈和愤激,而是从性爱的各个方面对男性中心观念进行颠覆。从创作主体方面来看,一批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成
综合与超越:女性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四(续)
作者: 郭力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主体性   女性立场   女性经验   研究方法论   文本意义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分析   女性写作   刘铁群  
描述: 综合与超越:女性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四(续)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话语
作者: 王凤莲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作家   平民意识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新时期文学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自新时期以来就是文学天地中一块富有生机和意趣的田园,不断出现的新人新作使这个文学领域一直引人注目.与“五四”时期对照,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阵容和实绩已经在文坛上占领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之初,女作家和男作家一样带着对“四人帮”虐政的愤怒控诉步入了文坛.劫难之后的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政治问题,对“四人帮”的批判和对极左思潮的追究,吸引了当时文坛的全部注意力.宗璞的《三生石》、茹志鹃的《剪辑错了故事》、刘真的《黑旗》、韦君宜的《洗礼》、戴厚英的《人啊,人!》等小说,都是文坛上的厚重
拓女性写作天地,谱女性话语篇章---从《叔叔的故事》、《长恨歌》看王安亿小说中女性话语的建构
作者: 孙惠欣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叔叔的故事》   《长恨歌》   女性经验   女性小说   女性话语   王安忆小说   话语篇章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王安忆的小说擅长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她们的内心困惑、抗争,以突现女性的价值意义。她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从女性经验出发,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建构着女性话语,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成功地实现了反男性叙述。
试论女性作家思维模式及其创作特质
作者: 戚国华   来源: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经验   直觉思维方式   女作家   女性思维   文学创作   思维能力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思维模式  
描述: 创作与思维密不可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形成着、制约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决定着不同的创作特征。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抒写心灵体验、延伸艺术直觉、走向艺术多维来论述女性不同时期特殊的思维方式,以及她们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些特点,从而找出女性创作的一些共同特征与发展前景。
当代最新作品点评:看《十月》
作者: 魏冬峰   来源: 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月》   《羽蛇》   女性经验   《别人》   文学写作   《双鱼星座》   作品点评   徐小斌  
描述: 本期《十月》的头条是曾获得过首届女性文学奖(1998年)的徐小斌的新作《别人》(中篇)。徐小斌一句擅长将女性隐秘玄奥的身心体验和来自神秘领域的不可知力量纠结起来,这使她的女性文学写作呈现出别样佝风景,《羽蛇》《双鱼星座》都曾是其典型代表。新作《别人》依然具备了女性经验和神秘性等徐小斌小说的基本要素。[第一段]
女性神话的重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批评   女性神话   女性经验   当代西方   女性主义者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颇具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论析了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风貌:一是解析男性本位的神话;二是建构女性文学的王国;三是理论上的反思。
全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颇具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论析了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风貌:一是解析男性本位的神话;二是建构女性文学的王国;三是理论上的反思。
女性神话的重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批评   女性神话   女性经验   当代西方   女性主义者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颇具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论析了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风貌:一是解析男性本位的神话;二是建构女性文学的王国;三是理论上的反思。
全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颇具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论析了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风貌:一是解析男性本位的神话;二是建构女性文学的王国;三是理论上的反思。
论赵玫历史叙事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卢桢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女性经验   欲望   赵玫   身体   武则天   女性历史   性别意识   工具化   女性人物  
描述: 以性别视角观之,在文学史上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处于集体缺席的“失语”状态。198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思潮尤其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渗入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部分女作家开始尝试建立一种由性别意识作为基本支撑的历史叙述,即所谓“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刘思谦语),在这之中,女作家赵玫的历史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从1993年到2000年,以善于写女人著称的赵玫把视角深入盛唐宫廷,先后出版了《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①等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开放的唐王朝,进入女性内心,以细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