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
作者: 郭培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女性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   女性命运   影片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郭培筠毫无疑问,我国新时期以来所涌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女性导演阵容,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全国八大影厂现拥有女导演50余人,其中数十人已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如黄蜀芹、张暖忻、...
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 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
作者: 钱晓茹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国际电影节   价值取向   作品   女性形象   人格价值  
描述: 1997年10月24日—11月2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本刊特辟专辑纪念。中国女导演作品在本次电影节上被重新提起,与会者就导演的人格对作品的影响,生命经验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当代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东西方女导演作品题材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别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专辑首篇提供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罗伯特·查道夫以一个成功的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在电影节专题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制片经验,同时介绍了当代美国独立制片人的情况,为中国的独立制作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独立制片:很难,但并
中国女导演与女性电影
作者: 潘若简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怨而不怒   女性命运   文学艺术   家庭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描述: 在两千多年不断强化的封建重压下,女性在文学艺术中的主客体地位,大体上与其在社会中、家庭中的从属地位相平行。间有惊才绝艳灵慧过人的才女,从她们闺中的弦瑟上弹出的乐曲的基调,多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儒家礼教暗合。身世不平常,手笔也不平常的蔡文姬受到历史格外垂青的铸造,然而,即使在千秋绝唱的《胡茄十八拍》中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对天地六合的激愤,最终依然转化为对贤君明相的无可奈何的寄托之中。再往前说,史学世家中的史才班昭,是古代文艺女
当代美国女性电影一瞥
作者: 万勤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生活   女导演   当代美国   女权主义思想   女性角色   女权主义者   好莱坞   影片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大抵占了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但女性电影在当代美国电影中却远远占不了一半。不过这也不值得义愤填膺,因为这与其说是男性“歧视”使然,毋宁说是商业运作的结果.当今好莱坞,动作片大行其道,幻想片也很走俏,其他类型的影片鲜有实座者,即使有,也只是偶尔爆个冷门而已。在商业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少拍或不拍不被看好的女性电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这也要看你是如何理解“女性电影”这一术语的。“女性电影”是最易引起歧义的电影术语之一。按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叙事模式   男权文化   当代中国妇女   中国大陆   当代中国电影   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描述: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地...
略论中国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作者: 郭秉刚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九十年代   叙事模式   女性批评   女性导演   电影观念   女性立场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酉方女权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一种新的电影叙事模式——女性电影模式逐渐建立起来,同时产生了它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特·德·劳拉蒂斯和劳拉·穆尔维。八十、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影坛出现如《残酷的命运》、《九点到五点》、《江娜姐妹》和《塞尔玛和露易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叙事模式   男权文化   当代中国妇女   中国大陆   当代中国电影   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描述: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地...
浅谈中国女性媒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 孙玉双   曹振宝   来源: 军事记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突出特色   电视节目   生活方式   视听对象   媒介影响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状态   中国女性   报纸  
描述: 女性媒介主要是以女性为阅读视听对象的媒介,是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并服务于女性生活的媒介,女性媒介影响着女性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媒介是18世纪英国的《淑女使者》、《旁观者》和《妇女周刊》等。中国的
女性电影和“暴力美学”
作者: 小可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承受者   牺牲品   社会   反家庭暴力   牙齿   西方电影   暴力美学   性暴力   女性形象  
描述: 一部自诩为中国第一的反家庭暴力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时下在大江南北热播,女性作为家庭暴力承受者这样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另一方面,美国大片《古墓丽影》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曾经足弱者的女性武装到了牙齿。我们发现女性暴力正逐渐成为西方电影的一个新兴主题,女性不再仅仅是暴力的牺牲品,她们开始用枪说话。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
作者: 范志忠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精神家园   新时期   母亲神话   父权社会   父权制度   父权文化   女性创作   弗洛伊德   女性形象  
描述: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范志忠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文化语境。1971年发行放映的四部纪录片《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之珍妮》、《三生命》和《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电影实践的开始;其后,诸如劳拉·穆尔...
< 1 2 3 ...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