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124 条
-
美国女性电影的自我意识
-
作者:
麻淑涛
肖春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电影
自我意识
-
描述:
女性在西方白种男权世界中属于边缘人群。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也发生了变化。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女性形象的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女性电影的出现更是丰富了女性的从影形象,非脸谱化的鲜活角色被先后搬上银幕。它们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女性自我意识中的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个人自由的追寻、个人价值的流失与重建以及关于灵魂的拷问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
看《永不妥协》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蜕变
-
作者:
林宜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永不妥协》
形象蜕变
励志
-
描述:
《永不妥协》是一部励志题材的女性电影,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将这个真实事件搬上大银幕,用艾琳这个执著、坚强的普通女性形象之蜕变描述了她奋斗精神的可贵之处,面对困难不放弃的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对电影中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艾琳一角形象的蜕变进行了详细总结,发现女主人公绝地逢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展示电影中的女性风采,给观者带来新的观影心得,也鼓励着影迷们前进,在现实社会中不断鼓励自己进步。
-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当代女性风采
-
作者:
张明仙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风采
-
描述:
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的热播女性电影《杜拉拉升记》中的女性形象绽放出当代职场女性特有的时代风采。她们在职场苦苦打拼,追求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由洒脱,完全超越传统影片中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在妇女解放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对今后妇女解放发展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
《海南鸡饭》中的女性伦理书写
-
作者:
邱莉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海南鸡饭
人物形象
-
描述:
《海南鸡饭》电影中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观念的碰撞,试图探讨其中所隐含的女性主义伦理问题。
-
《天水围的夜与雾》
-
作者:
王世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天水围的夜与雾》
许鞍华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的一员,她擅于描写女性,尤其是边缘化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人物内心情感被深入挖掘。许鞍华作为一位女导演以女性的细腻深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心。导演没有强加于观众一些完全个人化的东西,没有给片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设定封闭的出路。而是留给我们很多二次阅读的空间。
-
从文学到电影:浅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跨艺术表达
-
作者:
李欢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形象
陌生女人
-
描述: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然而其中塑造的无私付出的陌生女人形象却一直为女性主义者诟病。本文通过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展现出当代女性电影的困境以及探讨发展当代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
阿尔莫多瓦电影女性意识和好莱坞女性电影的分析
-
作者:
李婉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好莱坞
意识
阿莫多瓦
-
描述: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当代西班牙非常著名的电影导演。1987年,佩德罗编导的《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问世,确立了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女性导演”的地位。他也因此蜚声国际影坛。女性电影不仅仅在西方有代表导演,好莱坞女性也精彩纷呈。好莱坞女性电影突出成就是塑造女性形象,揭示女性生存现状。注重探讨人物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本文将主要讨论分析阿尔莫多瓦电影女性意识和好莱坞女性电影显要特点。
-
浅析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管林松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阿莫多瓦
-
描述:
传统电影是为男人拍摄的,女人只是一种景观,一种被看得、满足男人欲望的课题.而阿莫多瓦的影片直接突破主流银幕压抑女性生命体验的叙事,伸展女性自我生命意识与体验.阿莫多瓦的影片大都从女性独特视角出发,凸显她们的遭遇、心态和欲望,赋予女性形象更丰富的性格层次,对剥夺女性生命体验话语权的父权制度表示抗议,以此尝试建构女性话语权.本文试图通过对阿莫多瓦电影中所传达出的女性意识做一理论上的阐述.
-
相似主题,不同处理:成濑巳喜男与今村昌平的女性电影比较
-
作者:
张雪莹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成濑巳喜男
今村昌平
-
描述:
日本的女性电影传统可追溯到1924年,时任松主场场长的城户四郎已把“现实题材”和“女性电影”作为“松竹”开掘耕耘的资源面。二战过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使日本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昔日处于男性光环之下的女性慢慢被推向前台。从五所平之助的《木偶姑娘》1927年,到蜷川实花的《狼狈》2012,日本女性电影不断发展演化,女性形象也从“羞怯温顺,依赖感很强的传统意义女性”发展为现在的“独立成熟,毫不掩饰欲望”的女性形象。作为日本女性电影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角色,成濑和今
-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中西方电影比较
-
作者:
孟灵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看”与“被看”
中西方比较
-
描述: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即一直彰显着男性的绝对话语权,追随着男性的欣赏趣味。在“看”与“被看”之间,女性并不具有能动选择性。上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电影作为批判现有体制的工具而蓬勃发展,萌发了独立女性意识的女性导演塑造出一批不同于以往的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中国的电影研究也从90年代开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视阈出发,试通过对中西方女性电影代表个案的比较研究,分析两种文化语境下的电影在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理论借鉴等上的异同,希望能对今后中国女性电影的创作和理论建设产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