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生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再生缘》与女性文学(二)
-
作者:
方红
来源: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子
再生
才子佳人小说
皇甫
教育学院学报
陈端生
女性文学
-
描述:
第二章《再生缘》,女性意识明确的成功之作陈端生《再生缘》尚未完稿,已遍传城镇乡间。第十七卷第六十五回首节写道“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遍相传”。陈文述《西泠闺咏》中记述说:“《天雨花》亦南词也,相传亦女子所作,与《再生缘》并称,闺阁中咸喜观之。《百田花》弹词作者在序中也说到“予在髫龄时,恒与闺中姐妹读《再生缘》《天雨花》等弹词”。更有甚者,认为“今日通行妇女社会之小说书籍,如《天雨花》、《笔生花》、《再生
-
论女性文学中的妇女解放主题
-
作者:
王萍涛
来源:
宜春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作家
妇女问题
文学作品
妇女解放运动
主题
中国女性文学
十九世纪
女作家创作
妇女解放思想
-
描述:
一文学界至今对所谓"女性文学"尚无一个公认的、科学的界定。但一般都认为,女性文学应是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生活、表现妇女问题的文学作品。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尽管饱受几千年男权中心的宗法制社会及其残余的种种压迫、摧残与禁锢,其智慧、才干和创造潜能受到极大的压抑,然而文学反映生活、抒发性情的特殊功能,使女性得以通过文学这一窗口,渲泄自身的喜怒哀
-
阿拉伯女性的觉醒
-
作者:
张洪仪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世界妇女大会
女作家
性别觉醒
古代文学
文学研究界
阿拉伯社会
女性文学
社会问题
阿拉伯文学
-
描述: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今秋在北京召开,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界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女性文学。无论当代文坛对女性文学如何定义,诸如其作品是由女作家完成并具有女性独特文采的,是描写女性生活抒发女性对生活的感受,或是立足于女性性别觉醒,要求看待社会问题要用性别的眼光等等,女性文学总归是存在的,而且业已在当代阿拉伯
-
探索黑人女性文学的“蓝眼睛”
-
作者:
胡周
来源:
大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眼睛
黑人女作家
托妮·莫里森
鞋子
美国俄亥俄州
扫描
作品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尽管她认为作家笔下的作品,犹如脚上的鞋子必须合脚而舒适,她却一直以自己那双"蓝眼睛"扫描着黑人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生活的每一角落。托妮·莫里森,一位1931年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德恩镇的黑人女作家。也许从小便深切感觉到的家境的贫寒、社会的不公,使她一生争强好
-
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经验世界
女性意识
男性化
性味
三个层面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创作气质
-
描述:
张奥列在《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羊城晚报》88年4月8日)一文中指出: 女性文学应有女性味。女性味是女性生活的寻味,女性经验世界的体味。但把表现女性的细腻和敏感作为女性文学的特征,似乎也不尽然。柔弱或刚健,细腻或粗犷,多半是个人的创作气质,不定是文学的性别之分。女性文学不是也有某种男性化倾向么?
-
从张洁女性小说看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轨迹
-
作者:
张勤
来源:
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总集
女性生活
张抗抗
女性小说
谁生活得更美好
女性世界
张洁
女性命运
总标题
时代女性
-
描述:
徜徉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画廊中,感受着张洁的作品,实在叫人难以丢得开放得下,于是试想从这留下的缕缕情思来描摹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轨迹。一张抗抗曾在西德举行的一次国际女作家会上以《我们需要两个世界》为总标题作了发言,谈到所谓“小世界”,其涵义大约是指女性世界,即女性命运、女性生活、女性问题等等。或许是女作家有着特有的“细致的观察力”,我觉得女性作家往往正是以女性的笔触,进行以“小世界”为主要内容的创作,这是轨迹之一。纵观文学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十四位女诗人创作的近二十部诗作
-
颤栗的城市 成长的女性:2002年小说印象一种
-
作者:
王干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成长
小说印象
密切相关
小说创作
购物中心
城市化
女性文学
现代城市
女大学生
-
描述:
城市和女性是近年来小说创作的一个生长点,城市在发展,女性在成长,城市与女性的关系密切相关,水乳交融,城市虽然不是专为女性设置的,但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给女性的存在和独立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空间。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自然也带动了女性生活的变化和动荡。城市是什么?是高楼大厦?是霓虹灯?是酒吧群?是地铁?是电车?是豪华购物中心?是立交桥?是各种各样的聚会和会议?……这些都构成了城市的表征。但城市化不仅仅是普及这些表征符号,城市化对有几千年农业社会历史的当下中国来说,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漫长的转型过程。苏东坡诗说,&
-
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绘画艺术魅力的体现
-
作者:
李美月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当代英国
浪漫主义色彩
布克奖
女权主义思想
拜厄特
当代女性
女权意识
女性主义
女权思想
-
描述:
1990年,A·S·拜厄特发表的小说《占有》是她目前最成功的著作,荣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拜厄特也被评为当代英国文坛最受欢迎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作为当代女性作家,拜厄特理所当然关注女性主义,关注女性生活。在小说《占有》中,性格鲜明的多个女性人物充分体现了拜厄特的女权主义思想,拜厄特通过勾勒多种画面和语言表达自己鲜明的女权意识,也使《占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不同的绘
-
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的性别理论研究
-
作者:
刘永杰
费春放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男性形象
男权社会
女性特质
尤金·奥尼尔
男性人物
女性观
天边外
社会责任感
女性人物
-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开创了美国现代戏剧的风格,为其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戏剧的创作与研究,先后4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了文学奖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一位瑞典评论家这样
-
探索黑人女性文学的“蓝眼睛”
-
作者:
胡周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眼睛
黑人女作家
鞋子
美国俄亥俄州
扫描
托妮·
作品
莫里森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尽管她认为作家笔下的作品,犹如脚上的鞋子必须合脚而舒适,她却一直以自己那双"蓝眼睛"扫描着黑人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生活的每一角落。托妮·莫里森,一位1931年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德恩镇的黑人女作家。也许从小便深切感觉到的家境的贫寒、社会的不公,使她一生争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