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0 条
-
远古部落的访问
-
作者:
袁智中
来源:
金沙江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猎人头
佤族
村落
老人
木鼓
部落
金沙江
祭祀习俗
远古
女性文学
-
描述:
这是一个叫作戛多的佤族村落的故事。我把它称之为远古部落,是因为这里所有的一切离我们所熟悉的现实太远,而与那些早已随风而逝的历史传说却是如此的近。
-
跨越文化和性别的鸿沟
-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男女平等主义
新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批评家
后结构主义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运动
性别话语
-
描述:
跨越文化和性别的鸿沟
-
编后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二媒介时代
文化精神
中国思想文化
“礼乐”
中国革命
语境
中国现代作家
《玉台新咏》
方法论原则
女性文学
-
描述:
2004年的中国文学现象结构、学界的思考议对方案以及我们的编辑思路在第一期的卷首语中大抵都说了。当然探索实践仍有它自身的运作程式和积储逻辑,文学的研究虽有种种非文学的暗潮消息进退,但它天赋的理性精神与审美本质仍推动着健康的研究运动向前迈进。我们《文学评论》的橱窗布置也常常令人目动心眩,激赏不已。
-
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
-
作者:
朱丽丽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戚润物
20世纪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文本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身体
-
描述:
被称为众语喧嚣的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即将从我们的眼前滑落,女性写作是其中一道鲜亮的景观,它的蔚为壮观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女性写作在这个众语喧嚣的时代的声音是什么?每一个弱势群体或相对处于边缘位置的群体所耿耿于心的目的都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写作也不例外,它所处的弱势的边缘状态,固然成就了其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写作姿态,因为“妇女写作会这样活跃和兴旺,是和她们所处的边缘位置有关系的”①,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女性写作又总是呈现出一种二元的背离状态;一方面是对于一切不公正与不平等的反抗与决绝,另一方面是挥洒不去的
-
对女人式生存突围的世俗描写
-
作者:
杨喜钧
邱戈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
男权
中国社会
师范学校
小议
王家庄
“五四”精神
三部曲
毕飞宇
女性文学
-
描述:
对女人式生存突围的世俗描写
-
追忆与现实之间的摇摆:论黄晓萍的家园意识
-
作者:
陶仙
来源:
金沙江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报告文学
小说创作
金沙江
云南省
散文集
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边地文化
-
描述:
黄晓萍是云南省著名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她以惊人的毅力,业余创作了200万字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等作品。曾任楚雄州文联副主席,省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
作者:
林树明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大陆
妇女文学
中国妇女
西方女权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文学史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83年左右为萌发期;1989年左右为繁荣期;1995年左右为再度繁荣期。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批评流派之一,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任重而道远
-
浮光掠影菜市场
-
作者:
杨雯
来源:
金沙江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贸市场
人口密度
金沙江
闸口
野生菌
服装店
女性文学
蔬菜水果
房子
菜市场
-
描述:
许多人喜欢逛商店或服装店,而我喜欢逛菜市场。我逛菜市场不一定是买菜,更多的时候是去看那里形形色色的人。记得有人说过菜市场、公交车内和会议室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三个
-
试谈张洁早期作品中女性价值观的飞跃
-
作者:
毛会昆
来源:
职业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价值观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张洁作品
飞跃
爱情
早期作品
祖母绿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近年来女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方面愈来愈多的关注。追根溯源,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人们的关注,是
-
李清照主体创作中的自我张扬论略
-
作者:
陈武阳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传统文化意识
女性意识
自我主体
自我张扬
主体创作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创作主体
-
描述:
文学活动是主体的特殊精神领域的活动。当我们试图对主体创作作出某种界定时,我们需要认识创作主体其本质的自我。黑格尔曾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①那么,李清照在“寻回自我”的过程中其自我表现呢?我们认为,她在“返于自我”中进行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