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兼评《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特征》
作者: 严启刚   杨海燕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双性同体”   中国文学   新时期   性别诗学   文学女性   女性特征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兼评《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特征》
一种女性文学的新启迪——比较王安忆《桃之夭夭》与“身体写作”
作者: 白军芳   郑升旭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之夭夭》   王安忆   文学题材   中国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身体写作”  
描述: 一种女性文学的新启迪——比较王安忆《桃之夭夭》与“身体写作”
“花与花联合起来”:进入21世纪的女性电影
作者: 刘海玲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导演创作   主创人员   花联   意味   女性题材   影片   女性生存   女性文学   艺术表达  
描述: 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言说主体的文学被称为女性文学,这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已是一个不争的论断。但对于同样是表达社会生活、承载文化内涵的电影来说,女性电影则很难界定。因为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很难出现编、导、演等主创人员为清一色的女性的情形。但在很多优秀的电影中我们一样可以读出鲜明的性别意味,尤其是女性生存状况的现实表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萌生,这种以性别作为艺术表达和诉求的鲜明特征,增强了影片的艺术内蕴和文化含量。因此女性电影可界定在女导演创作的电影、女性题材电影和女性主义电影三个维度。
宋代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读《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赵连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宋代   文化   体裁   女性意识   美文   觉醒   题材   女性审美   女性文学  
描述: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宋代女性文学以女作家前所未有的女性意识觉醒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遗产。从作家人数上看,宋代女性作家中仅有作品流传的就有诗人200余、词人近90;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宋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扩展到了诗、词、散文、赋、评论等各种类型;从作品的题材上看,宋代女性作家冲破了女性文学爱情题材相思愁怨的单一的传统模式,或抒情写景、或送别思亲、或咏史怀古、或边塞军旅、或爱国忧情,无所不包;从诗词作品的质量看,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超性别写作:主动承担与文本实践
作者: 夏海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性别写作   女性世界   陈染   《与往事干杯》   文本   超性别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特征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超性别写作:主动承担与文本实践
论19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书写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作者: 嵇敏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黑人女作家   社会   传统   失落   风雨   女性书写   美国黑人   女性文学   现代  
描述: 论19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书写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追逐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
作者: 钱秀银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女》   女性作家   《情爱画廊》   女性观   女性意识   生存状态   卓尔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作”  
描述: 追逐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
美女作家能说话吗?
作者: 胡传吉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语言暴力   身体写作   “美女作家”   女性话语   新历史主义   文学评论   “妓女作家”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解放  
描述: 美女作家能说话吗?
《学习与探索》2004年总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事实性与有效性   评价指标体系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东北老工业基地   哈贝马斯   研讨会综述   女性文学   马克思哲学   实用主义   总目  
描述: 《学习与探索》2004年总目
编后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二媒介时代   文化精神   中国思想文化   “礼乐”   中国革命   语境   中国现代作家   《玉台新咏》   方法论原则   女性文学  
描述: 2004年的中国文学现象结构、学界的思考议对方案以及我们的编辑思路在第一期的卷首语中大抵都说了。当然探索实践仍有它自身的运作程式和积储逻辑,文学的研究虽有种种非文学的暗潮消息进退,但它天赋的理性精神与审美本质仍推动着健康的研究运动向前迈进。我们《文学评论》的橱窗布置也常常令人目动心眩,激赏不已。
< 1 2 3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