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0 条
-
纳瓦依《海米赛》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超时代的女性观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维文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时
家庭教育
形象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生存权
爱情
价值观
-
描述:
首先,诗人认为女性也有生存权和爱情权,具有执政、为国为民立功、履行作为人的使命等方面的能力。其次,他认为女性能够靠个人才能和努力而自强并以此来奠定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素质和价值观是女性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诗人肯定了善于执政、博学的女王,有才干的女改革家,赞颂了忠诚于爱情而热血的女英雄形象,同时鞭挞了自私、贪婪、野心女人以及丝毫没有女性意识和自尊的玩偶女人。
-
追求理想的人性: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鸿宇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理想
形象
人性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生活圈
爱情故事
-
描述:
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琼瑶以独具女性气质的文学创作为读者谱写出一篇篇哀艳、缠绵、狂热的爱情故事,作品里那些大方美丽,纯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很少表现出现代人独立的自审意识,她们的喜怒哀乐好像永远建立在爱情之上,她们的生活圈子好像永远跳不出家庭这个狭隘的范围,同时,也表现出现代女性意识的缺乏。
-
西方电影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建构
-
作者:
邢蓉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意识
发展潮流
女性角色
普拉斯
西方电影
女性形象
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女性形象是西方电影影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不平等的意识与价值观得到或多或少的呈现。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通过电影得到持续不断的阐释,基本同步于整个社会女性意识的发展潮流。总的来说,西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臣
-
隐藏在韩剧女性形象里的男性视角
-
作者:
徐海芹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角
爱情理想
价值理念
女性意识
刻板印象
文化内涵
女性角色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
描述:
2006年,随着《大长今》登陆湖南卫视,韩流携带着新一轮收视浪潮席卷整个中国。随着韩剧的热播和流行,剧中女性角色日益凸显、女性意识更加张扬,其作为一个意义传播体系所携带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观众。
-
岁月中的女人与现实中的女人:编剧王宛平与王丽萍比较
-
作者:
顾伟丽
屈定琴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丽萍
女性意识
社会文化
作品
女性形象
婆媳关系
剧作家
电视剧
女性人物
创作观
-
描述:
编剧王宛平和王丽萍的剧作都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王宛平的作品大多表现的是岁月中的女性,王丽萍的作品大多展示的是现实中的女性。比较两位剧作家的创作,追问她们的女性意识,审视人生境遇及社会文化对她们创作的影响,可以挖掘出当下女性编剧所具有的两种典型的创作观。一、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
-
男权文化笼罩下的女性:认同者和叛逆者——中西文学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绿雨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叛逆者
叛逆女性
简·爱
中西文学
认同者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男权文化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物竞天择的结果,形成最原始的男权中心文化。而人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明史,又强化了这种男权意识。因此造成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群体的两极分化:对男权文化认同且有意就范的女性和对男权文化潜意识抵触或有意识反...
-
中国女性艺术家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孙欣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女性观念
客体化
女性意识
个人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性
第二性
-
描述:
男女之间的身份差异正如西蒙·波伏娃在她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中所说:"男人永远不会以性别为起点去表现自身,他不用声明他是一个男人。
-
缺失·守望·贫困:试论九十年代国产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肖燕
来源:
电影创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男性权威
男权话语
张艺谋
女性身份
女性意识
父权制度
传统道德
“母亲”
女性形象
-
描述:
引言西方的男、女性别之原型为亚当与夏娃,“他只为上帝,她只为他的上帝。”(弥尔顿《失乐园》)“上帝——男人”相对于“肋骨——女人”而获得了性别的权威,女性的创造由此被决定为二次的,派生的亚类品种。中国的文化传统则发端于一个由阴阳构成的二元宇宙观,“一...
-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的不同程度的认识,来初步勾勒出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本文所侧重的角度是,社会观念对女性行为的潜在影响,女性形象的转变,由此来揭示中国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的转变及特征。
-
『罗敷夸夫』背后的古代文化:析《陌上桑》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尚洁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精神
罗敷形象
女性意识
使君
社会文化
贵族阶级
社会话语
陌上桑
女性形象
文学实践
-
描述:
《陌上桑》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汉诗佳作,不仅在文学实践中塑造了一个美与智慧兼具的罗敷形象,也为我们审视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一般认为,《陌上桑》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霸权社会话语时代的平民遭遇,肯定了平民的主体价值和反抗精神。在文学阶级观念的影响之下,这样的解读往往已经满足了文学评价的需要,但也恰恰是这种观念局限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罗敷的反抗,借助的力量是什么?或者说支撑罗敷激起反抗信念并获得反抗成功的助力在哪里?在诗歌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