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用笔勾勒出一个现实生活:读滕肖澜的小说集《十朵玫瑰》
作者: 杨剑龙   来源: 文学与人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群体生活   情感   现实生活   小说集   故事   玫瑰   风格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滕肖澜的小说大多为一个个曲折的悲情故事,她讲述的多为人世间执著追求却并不如意的情爱人生,在对社会诸多弱势群体生活的描述中,塑造了不少颇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以颇为流畅细腻的写实笔触,建构其小说悲婉写实的风格。她强调"小说应该是悲天悯人的……应该有一点责任感,把目光放远放宽,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广大老百姓,用笔勾勒出一个现实生活"(滕肖澜《十朵玫瑰·后记》)。
汉代的《虎吃旱魃》画像研究
作者: 李世晓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山海经   女子   南阳   汉代   女魃   原始社会   汉画像石   女性形象   河南省  
描述: 《虎吃旱魃》汉画像石数量并不多,只在河南洛阳西汉壁画墓、南阳汉画像石墓及登封中岳汉代石阕发现少量画像,但是极具研究价值。这些汉画像石均以“老虎食女人”为主题,画像中的老虎皆凶猛异常,虎口下的女子则赤裸上身或者全身赤裸,身形羸弱细小。如河南唐河县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的门楣和南主室南壁西端上部分别刻有三幅“虎吃女人”的画像,其中南主室南壁上的画像最为典型:画有二虎,右虎肩生双翼。二虎正低首共食一女子,女子体形瘦弱纤小,上身裸露,下着裳,伏于地,一臂上举,作挣扎状。另外,在二虎中间正上方又有一熊作人立状,双臂左右平
姚晨:“秀”一场无声的华丽战争
作者: 喻德术   来源: 纪实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白领   时尚   大姚   电影学   造型   搭配   战争   女性形象   服饰  
描述: "当你走时尚奢华路线、武装到牙齿的时候,一身打扮得多少钱?""600多万!"姚晨脱口而出。价钱足够买一套房子加一辆车。时尚爱情电影《爱出色》在京发布首款预告片时,导演陈奕利率领姚晨、朱虹和莫小棋等三名女星到场。
网络娱乐新闻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娱乐新闻为例
作者: 于惠淑   解娜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性别歧视   娱乐新闻   受众   网络媒体   女性报道   媒体报道   女性形象   主导地位   男性  
描述: 在互联网上,女性图片铺天盖地,网络的特性使其成为传播女性内容的主要媒体。从媒体报道来看,对女性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娱乐新闻。娱乐新闻中,媒体把女性过多地塑造成物质化、欲望化的形象。在男权社会里,网络媒体成为满足男性对女性的偷窥欲和消遣
绚丽之美:隋代敦煌壁画中女性造型初探
作者: 阮立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女性人物形象   印度佛教艺术   女性化   隋代   敦煌壁画   女性形象   服饰   供养人   菩萨  
描述: 隋代历史尽管十分短暂,但政治上的大一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隋代统治者非常崇信佛教,广建佛塔,修建佛寺;由于内地广大寺院都已毁坏,很难找到隋代佛寺,而敦煌却保存了隋朝洞窟一百多座,成为隋代佛教艺术遗存最多的地方。隋代敦煌石窟艺术更趋向绚
“疯女人”:女性作家的主体确认焦虑
作者: 任天华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曹七巧   疯女人   女性作家   张爱玲   焦虑   中国文学史   女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描述: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格巴和吉尔伯特的见解独树一帜。她们在对于西方19世纪女性作家的研究中指出,疯狂的女性人物通常具有女性本身的焦虑和疯狂的意涵。因此,疯女人的形象吸纳了女性作家的愤怒与不平,并在这恐惧不安的形象中为她们自己以及笔下的女性角色创造出“阴暗复本”。在这个意义
善缘成韵:阿云嘎小说创作的艺术精神
作者: 宋生贵   来源: 草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小说创作   艺术精神   人与人   蒙古族   文学创作   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描述: 阿云嘎先生是一位低调的作家。所谓"低调",是就其处世状态而言,特别在涉及一己功利方面。所以,他对自己的创作及作品从不张扬,也不愿意让别人去张扬。这与他的做人风格是一致的。虽然说大千世界,人生万象,各有千秋,但就作家而言,我还是更赏识那些有内涵而不张扬者。我一直有一个比较固执的看法,认为太能张扬的人是做不了作家的,起码不可能成为有气候的作家,更与大作家无缘。
《美狄亚》与美狄亚:欧里庇得斯的现代谜底
作者: 吴宗会   左淑华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史   复仇   现实主义   现代性   美狄亚   古希腊悲剧   女性形象   索福克勒斯   男性   集体无意识  
描述: 引言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传世名剧《美狄亚》经受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依然弥久芬芳,在历代剧评家的构建中愈发散发出诱人的味道。悲剧女主角美狄亚早已成为戏剧文学中最为著名的文学意象之一。
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美”与“悲”
作者: 姜楠   来源: 职业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民族   传统美   日本传统   人生观   民族特色   作品   女性形象   精神实质   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  
描述: 所谓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觉的美。——川端康成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作品
王全安:关注女性,关注小人物
作者: 文韵   来源: 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节   台湾   电影创作   表达   影片   故事   小人物   白鹿原   女性形象  
描述: 自三年前王全安以《图雅的婚事》摘得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王安全于今年2月再度凭借《团圆》一片夺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这也是继2008年王小帅以《左右》获最佳编剧奖后,柏林影展对于中国电影故事讲述方法的再次肯定。
< 1 2 3 ... 74 75 76 ... 82 83 84
Rss订阅